【廣告】
機械施肥技術要點中國化肥網(wǎng)
犁底施肥 在耕地的同時,運用犁底施肥機,深施基肥。技術要點:施肥深度10~25厘米;肥帶寬度3~5厘米;排肥均勻連續(xù),無明顯斷條;施肥量滿足作物栽培的農藝要求。
種肥深施 主要運用精播施肥機和溝播施肥機在播種的同時完成施肥、覆蓋、鎮(zhèn)s壓作業(yè),按施肥和種子的相對位置,有側位深施和正位深施,側位深施化肥施于種子的側下方,正位深施化肥施于種子的正下方。技術要點:按農藝要求完成種、肥的播量等。種、肥間有一定厚度(大于3厘米)的土壤隔離層,既滿足農作物苗期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又避免種、肥混合出現(xiàn)燒種、燒苗現(xiàn)象;肥帶寬度略大于播種寬度;肥條均勻連續(xù),無明顯斷條和漏施;土壤耕深一致。目前,合作社擁有久保田插秧機7臺,水稻育秧流水線2套,收割機8臺等,以及大量配套治蟲機械、施肥機、大型農機具等,實現(xiàn)了種植環(huán)節(jié)全程機械化。土碎田平,虛實得當。
深施追肥 主要運用追肥機、中耕施肥機等機械在農作物各生長期(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化肥追施。技術要點:施肥量應滿足作物各生長期養(yǎng)分需求;施肥深度6~8厘米;施肥部位一般于作物根系側下方,盡量避免傷及作物根系;肥帶寬度3~5厘米,排肥均勻連續(xù),無斷條漏施。檢查排種、排肥器的結構形式,看一看機具是否適合于當?shù)赜脩舻姆N植模式和所用的種子和肥料情況。
農業(yè)機器人知多少:從放牧機器人到擠奶機器人,再到施肥機器人
隨著機器人的普及,機器人威脅的言論也開始盛行。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飯碗嗎?我們常常這樣問。有人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也有人認為需要未雨綢繆。而殊不知,機器人雖然來勢洶洶,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們,我們要做的,是把它們看成朋友,而不是敵人。
近日,澳大利亞野地機器人中心研發(fā)出了一種新型的四輪機器人,它叫做SwagBot。研究人員開發(fā)它的目的,是為了讓它幫助農民監(jiān)測家畜和莊稼的健康狀況。
據(jù)悉,SwagBot能夠幫助農民放牧、收割莊稼和牽引拖車。此外,它還可以靈活地繞過溝渠,跨越木樁,穿過沼澤地,在崎嶇的山路上自由行動。
悉尼大學的機器人薩拉赫表示,SwagBot將能遠距離測量動植物體溫,分析動物的活動情況,并確保它們的夜間安全。他說:“我們希望SwagBot能24小時監(jiān)測農場情況,保證家畜和莊稼的健康?!?
6月30日,SwagBot在野外試驗成功。若能投入實踐,它將成為世界首臺能夠監(jiān)測家畜健康狀況的農場機器人。實際上果園開溝施肥機需要保養(yǎng)的知識有很多,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這些主要的保養(yǎng)知識。而其實,這并不是機器人造福農業(yè)??梢哉f,隨著農業(yè)的機械化,越來越多高科技開始應用于農業(yè),而機器人就是這些高科技的代表。其實,機器人不僅可以檢測家畜和莊稼,還可以擠奶和施肥。
山東濰坊昌樂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chǎn)創(chuàng)新工作小記
為切實提升煙葉質量,今年以來,濰坊昌樂縣局(分公司)大力實施煙葉生產(chǎn)精益管理,把降氮增密、井窖式移栽等技術落實作為工作重點,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煙區(qū)呈現(xiàn)出許多可喜變化。不久前,筆者走進昌樂煙區(qū),一項項創(chuàng)新舉措讓人眼前一亮。
起壟施肥機,肥料入地有保障
“今年多虧了這臺改造的起壟機,否則這么多肥料我還真不知道怎么施到地里去?!?月1日一大早,喬官鎮(zhèn)趙家淳于村煙農趙可進開著一臺起壟施肥機,高興地對筆者說。
一旁的昌樂縣局(分公司)農藝師孟凡武告訴筆者,為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改善土壤營養(yǎng)結構,今年昌樂縣局(分公司)為部分地塊每畝增施了100公斤的低成本有機肥。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都來自于土壤,要想高產(chǎn),就要養(yǎng)好一塊肥沃的土地。煙技員在幫助煙農制訂施肥方案時,將100公斤有機肥加到了施肥指導單里。隨著3月份起壟施肥工作的陸續(xù)展開,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由于臨時增施肥料,起壟施肥的機器不配套,下肥量比較少,100公斤的肥料并不像起初設想的那樣順利施入煙壟中。
這可怎么辦?必須從改造起壟機入手。昌樂縣局(分公司)依托石家河合作社機械維修中心,立即著手對起壟機械進行改造。目前施肥機的種類雜,型號較多,施肥機從大的方面可分為谷物施肥機和精密施肥機兩大類,品種有:普通施肥機,免耕施肥機,旋耕施肥機,條帶施肥機,多功能施肥施肥機。有些技術問題解決不了,他們便請機械廠工作人員幫忙。經(jīng)過連續(xù)幾個晝夜的攻關,大劑量的肥料施不到地里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通過拖拉機牽引作動力,變速軸帶動減速機作業(yè),減速機勻速帶動下肥軸作業(yè),有效控制了施肥量。之后,在昌樂縣局(分公司)的幫助下,石家河合作社將自有的30余臺普通起壟施肥機全部改造成了起壟施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