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當初選擇用集裝箱,完全是個意外,土地非私有,大家都懂的。朋友幫我找的照片地是集體承包地,屬性是林地,
不能蓋房,而且自己想在這里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要主要成本、靈活兩大因素,就選了集裝箱。也許
是自己用了,所以后來發(fā)現其實已經有很多相關的案例了,供參考:
不隔音,因為箱體比較薄,有人走動整棟樓都能聽見;
不保溫,不裝空調的話冬天夏天簡直不敢想;
不方便,上個廁所要下樓到公共廁所去,工地有公共淋浴間,不過沒去過;
不安全,雖然沒聽說有出過事,不過風特別大的時候房子都在晃。。。整體感覺比學校宿舍差點,但也還行,條件不是特別艱苦。
建筑師用集裝箱建造房屋
由于早期的集裝箱建筑技術簡陋,難以通過建筑規(guī)范,同時該類型的建筑只能屬于臨時性建筑,期限短,并超過期限后需進行拆除或遷移,因此大多數項目的功能只能局限在辦公用途或展覽館使用。
苛刻的條件并沒有阻止建筑師對集裝箱建筑的追求。2006年,美國南加州建筑師Peter DeMaria設計出美國兩層的集裝箱住宅,并且該建筑結構通過了嚴格的建筑規(guī)范。
Puma City面積達1000平方米,共有三層空間,前一層作為銷售門市,第二層是辦公室、記者工作區(qū)、倉庫,第三層是酒吧、休息室、以及開放空間。PumaCity面積達1000平方米,共有三層空間,前一層作為銷售門市,第二層是辦公室、記者工作區(qū)、倉庫,第三層是酒吧、休息室、以及開放空間。其設計中比較亮眼的是落地窗的使用,并藉由交錯的貨柜空間,導引自然光線進入,讓剛硬的材質變得柔軟,隱蔽的空間變得明亮,產生整體的時尚感,最上層的開放空間更讓這貨柜有了生命力與人氣。
WFH house的整體構架正是由三個回收的廢棄40尺HQ集裝箱構成,建筑面積180平方米?!暗南敕o非是幾個好朋友尋找一個山谷過親近自然的生活,誰知道慢慢的有了更有趣的規(guī)劃,并一直努力完善著我們的想法。集裝箱房屋的四周綠樹圍繞,便于產生更多能源,以滿足房屋的消耗。除此之外,WFH house通過使用竹制墻面、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電池覆蓋的綠色屋頂及滲透性的地面,打造成一個的可持續(xù)綠色住宅建筑。
是專利的模塊化建筑系統,使用舊的集裝箱作為結構框架,能夠適應多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如氣候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