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框又名副框(以下為了統(tǒng)稱“附框”),它有兩種不同的指向:1)門窗用附框;2)幕墻用附框。這兩種是有較大區(qū)別的,主要表現在一個是剛性連接,一個是柔性連接。本文,將重點介紹幕墻用附框?!「娇颍褐副挥媒Y構膠粘接在玻璃上的框狀構件(通常是鋁型材),附框項目的種類主要有:構件式、單元式兩大類。構件式(框架式),原理:是相對于應用較廣泛的一種幕墻結構形式而言的,這種構件式幕墻的立柱(或橫梁)先安裝在建筑主體結構上,再安裝橫梁(或立柱),立柱和橫梁形成幕墻框格后,在上面安裝帶附框的玻璃組件。單元式,原理:是相對于目前超高層應用較多的一種幕墻結構形式而言的,單元式玻璃幕墻橫、豎龍骨及面材先在工廠內加工,組裝成單元體,再運至工地現場,整塊安裝在主體結構上。

節(jié)能附框成本并不比熱浸鋅鋼管貴,怎么能說增加成本呢?即使不安裝附框,我們來算一筆賬:現在的門窗要求越來越高,我們暫時按1000元/M2計算,如果不裝附框,那么門窗框就必須埋到墻體里,相對于安裝在
附框表面,埋在墻體里的門窗面積是浪費的,一般埋在墻里加上附框與窗框的安裝間隙我們一般算一側面30mm為準,一般項目門窗平均面積以1500mm*1500mm為準,1500*1500=2.25M2*1000元/M2=2250元,浪費的30mm一般實際窗面積1440*1440=2.0736M2*1000元/M2=2073元;2250-2073=177元/2.25=78元/M2。也即你做的每平米單價1000元的窗埋在墻里浪費的錢是78元/M2。而78元/M2用來做節(jié)能附框的話已經綽綽有余了,而且還能很好地起到成品保護的作用,節(jié)省了二次更換的人工。


斷橋鋁合金門窗安裝施工工藝,為規(guī)范鋁合金門窗的施工操作,提高鋁合金門窗的安裝質量,保證鋁合金門窗的各項性能,安裝隊可以遵照執(zhí)行。安裝方法總體上分為干法施工和濕法施工兩大類,目前公司所承接的鋁合金門窗工程安裝方法都是干法施工,目前干法施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帶鋼副框的安裝方式,一種是企口式安裝方式(后塞法安裝)。
門窗界的朋友都知道,近些年國內很多地區(qū)陸續(xù)出臺相關標準,要求門窗采用節(jié)能附框安裝,在窗框上墻時增加一道附框,且附框的尺寸和強度都有一定要求。如上圖所示的附框,顯然不是國內標準規(guī)定的節(jié)能附框,因為這個附框只在窗下口部位設置,窗側口和窗上口都沒有這個附框。那么這個東西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直到我們看到下面這個裝置:金屬窗臺板,是采用螺栓釘固在窗框部位的,但不是直接釘在窗框的可視面,那樣會把窗框泄水孔擋住,而是釘在主體窗框下方的附框上,為了便于解釋,我們找了下面這張圖片,這樣一種安裝方式就是非常的合理了,金屬窗臺板伸入主體窗框下方,泄水孔垂直設置,凝水直接通過金屬窗臺板流出來,如此,我們算是明白了這個窗框下方還要設置小附框的目的了,這個細節(jié)還是非常到位的,相信國內門窗廠家還沒有類似的設計經歷。據了解,這個小附框有兩種稱呼,其一為延伸框,其二為框。不論哪種叫法,都是一種協(xié)助安裝金屬窗臺板、實現窗戶防水的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