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養(yǎng)殖鵝苗的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養(yǎng)殖密度、養(yǎng)殖環(huán)境、飲食方式和疾病防治等四個方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給大家講一講這四點養(yǎng)殖鵝苗的管理技術。養(yǎng)殖鵝苗的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養(yǎng)殖密度、養(yǎng)殖環(huán)境、飲食方式和疾病防治等四個方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給大家講一講這四點養(yǎng)殖鵝苗的管理技術。為有效利用鵝舍設施,一般雛鵝的飼養(yǎng)密度為每平方米20~25只,高為35厘米的圍欄將雛鵝分群,舍內濕度控制在60%~65%,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雛鵝的體質下降,影響生長,所以應勤添墊草,換氣排濕,降低濕度。
一、育雛火鴨飼養(yǎng)管理1.飼喂:在這一時期,雛鴨的食量不大,主要是投喂一些顆粒較細的粗飼料,每天投喂一次,時間可以選擇在中午11點,投喂量以占個體重量的2%為標準。2.飲水:育雛期,飲水是非常關鍵的,移動的水槽,以便于及時換水,并且還能保證水分的安全衛(wèi)生,將水槽灌滿水后,直接放到欄舍內就可以了。3.衛(wèi)生:每天都要打掃一次衛(wèi)生,以防止病菌的產生,打掃時,把欄舍的每個角落都清理干凈,并將糞便雜物沖刷到下水道內,讓欄舍遠離污染。4.消毒:室內每天都要進行消毒,可以選用雙氯凈,將其調配成500倍的稀液后,均勻的噴灑到育雛室內就可以了,時間選擇在下午5點以后。
番鴨原產于中美洲,17世紀引入我國,故我國稱之為番鴨。因頭上長有肉瘤,也叫瘤頭鴨。番鴨羽毛顏色有黑色、白色和花色多種,番鴨差異顯著,體型和體重大小差別明顯,成年公鴨的體重為母鴨的1倍以上。番鴨性成熟期一般公鴨30周齡-32周齡,母鴨28-30周齡,兩個產蛋期產蛋150-180個,平均蛋重70-80克,10周齡體重:公鴨3.5-4.5公斤,母鴨2-2.5公斤。番鴨耐粗飼,耗料少,飼料轉化利用,料肉比一般為2.7-3︰1,番鴨肌肉豐滿,瘦肉率高,胸腿肌率高達30%-33%,番鴨肉質鮮美,富野禽風味,適宜于加工不同風味的佳肴。番鴨可水養(yǎng)、旱養(yǎng)、圈養(yǎng)、牧養(yǎng),生產場地設施要求不高,投資省,,為廣大養(yǎng)殖農戶喜愛的重要肉用鴨種之一。
換羽前公母分開, 只對母鴨強制換羽。準備產蛋箱開產前2周放入產蛋箱。箱內鋪墊草,供番鴨產蛋。產蛋窩每天應清掃和更換墊草,以保證蛋面清潔。強制換羽期先停料S~ 7d,之后改喂低營養(yǎng)水平飼料,一般飼料代謝能11 3MJkg.粗蛋白11%~ 12%,鈣1.5%,, 磷0.45%。 在62周齡左右少量喂產蛋期飼料,逐漸增加,66 ~ 67周齡過渡到自由采食。
,經1周左右達到每天8h,到第9周開始延長光照時間,15 ~ 16周后到每天16h,維持到第二個產蛋期結束。安裝白熾燈時每平方米5~ 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