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斜管沉淀池是根據(jù)淺池沉淀理論設計出的一種組合式沉淀池;也統(tǒng)稱為淺池沉淀池。在沉降區(qū)域設置許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使水中懸浮雜質(zhì)在斜板或斜管中進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動,分離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這種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積上可提高處理能力3~5倍。可根據(jù)原廢水的試驗數(shù)據(jù)來設計不同流量的斜管沉淀器,使用時一般都要投加凝聚劑。斜管沉淀凈水法是在泥渣懸浮層上方按裝傾角60度的斜管組建,使原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或經(jīng)投加混凝劑后形成的絮體礬花,在斜管底側表面積積聚成薄泥層,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懸浮層,繼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處理或綜合利用。上清液逐漸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斜管沉淀池的知識點
異向流、同向流斜管斜板的某些數(shù)據(jù)
異向流斜管沉淀池設計要點:要求原水濁度長期低于1000度;斜管沉淀區(qū)液面負荷可采用9.0~11.0m3/(h·m2);管徑為25~35mm,管長為1m;水平傾角采用60°;斜管上部清水區(qū)保護高度不宜小于1.5m。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設計要點:同向流斜板沉淀池適用于渾濁度長期低于200度的原水;斜板沉淀區(qū)游人面負荷,應根據(jù)原水情況及相似條件水廠的運行經(jīng)驗或試驗資料確定,一般可采用30~40m3/(h·m2);斜板間距為35mm;斜板長度為2.0~2.5m,排泥區(qū)斜板長度不小于0.5m;沉淀區(qū)斜板傾角為40°,排泥區(qū)斜板傾角為60°。
斜管沉淀池優(yōu)點是:
①利用了層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處理能力;
②縮短了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間;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這種類型沉淀池的過流率可達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處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種新型沉淀設備。并已定型用于生產(chǎn)實踐。優(yōu)點:去除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小。斜板斜管沉淀池對水量的要求。
斜管沉淀池的原理及特點
根據(jù)淺池原理,在沉淀池有效容積一定的條件下。沉淀池面積越大,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就越高,與沉淀時間沒有關系;沉淀池越淺,沉淀時間就越短。斜管填料式沉淀池的沉淀區(qū)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斜板或斜管把水流分隔成薄層,體現(xiàn)了淺池原理。
斜板(管)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斜板垂直凈距一般采用80~120ram,斜管孑L徑一般為50~80mm。斜板(管)長度一般為1.0~1.2m,傾角一般為60,斜板(管)上部水深和底部緩沖層高度一般都是0.5~1.0m。
(2)斜板上端應向沉淀池進水端方向傾斜安裝。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與斜板的間隙處應裝設阻流擋板。
(3)進水方式一般設置配水整流布水裝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縫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沒置多條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