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綜合布線常用名詞(五)
33、管理點:管理通道的各種交叉連接、直接連接或信息插座的排列。
34、適配器:這種裝置使用不同大小或不同類型的插頭與信息匹配;提供引線的重新排列;允許多對電纜分成較小的幾股;使電纜間互連。
35、平衡、非平衡轉換器:一種將電氣信號由平非平衡或由非平衡轉換為平衡的裝置??捎迷陔p絞電纜和同軸電纜之間進行阻抗匹配。
36、彎曲半徑:光纖彎曲而不斷裂或不引起過多附加損耗的彎曲半徑。
37、電纜夫:一種在電纜末端滑動的裝置,它與絞盤或手柄相接,安裝時有助于牽引電纜。
38、連接塊、布線塊:連接雙絞電纜的硬件,可用跳接線或接插線來實現(xiàn)鏈路的連接。
39、折射率漸變光纖:折射率沿軸向降低的光纖。光子在芯內反射,光線不斷再聚焦,使得光纜向內彎曲,并能比在低射系數(shù)區(qū)域里傳輸理更快。這種光纖可提高帶寬。
40、接線張力:安裝線纜時,作用在其上的接力的大小,用N(牛頓)來計量。
電氣百科:135條綜合布線常用術語!六
101. 非屏蔽雙絞電纜、對絞電纜:由非屏蔽線對組成的電纜(簡稱非屏蔽電纜)。當有總屏蔽時,稱作帶總屏蔽的非屏蔽電纜。
102. 屏蔽雙絞電纜、對絞電纜:由屏蔽線對組成的電纜(簡稱屏蔽電纜)。當有總屏蔽時,稱作帶電總屏蔽的屏蔽雙絞電纜。
103. 混合電纜、光纜:兩個或多個不同型式或不同類別的電纜、光纜單元構成的組件,外面包覆一個總護套。護套內還可以有一個總屏蔽。其中,只由電纜單元構成的稱為綜合電纜;從過去的發(fā)展歷程看,大唐電信通過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的方式,很好踐行了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只由光纜單元構成的稱為綜合光纜;由電纜單元組件和光纜單元組件構成的稱為混合電纜。
104. 跳線:不帶連接器的電纜線對或電纜單元,用在配線架上交接各種鏈路。
105. 接插線:一端或兩端帶有連接器的軟電纜或軟光纜。用在配線架上連接各種鏈路,接插線也可用于工作區(qū)中。
106. 配線架:使用接插線連接鏈路的一種交接裝置,通過配線盤可以方便地改換或斷開鏈路。
107. 交接:使用接插線或跳線連接電纜、光纜或設備的一種非yong久性連接方式。
108. 互連:不用接插線或跳線,一根電纜或光纜直接連接到另一根電纜或光纜及設備的一種連接方式。
109. 配線架:電纜或光纜進行端接和連接的裝置。在配線架上可進行互連或交接操作。
110. 建筑群配線架:端接建筑群干線電纜、光纜的連接裝置。
111. 建筑物配線架:端接建筑物干線電纜、干線光纜并可連接建筑群干線電纜、干線光纜的連接裝置。
112. 樓層配線架:水平電纜、水平光纜與其他布線子系統(tǒng)或設備相連接的裝置。
113. 鏈路:綜合布線的兩接口間具有規(guī)定性能的傳輸通道。鏈路中不包括終端設備、工作區(qū)電纜、工作區(qū)光纜和設備電纜、設備光纜。
114. 通道:連接兩個應用設備進行端到端的信息傳輸路徑。一條物理通道可劃分為若干條邏輯信道。通道中包括應用系統(tǒng)的設備連接線纜和工作區(qū)接插線。
115. 信息插座、引出端:綜合布線在各工作區(qū)的接口,與水平電纜或水平光纜相連接。工作區(qū)的終端設備用接插線連到該接口。
116. 引入設備:將通信電纜或通信光線按照有關規(guī)定引入建筑物的相關設備。
117. 公用網(wǎng)接口:公用網(wǎng)與專用網(wǎng)之間的分界點。在多數(shù)情況下,公用網(wǎng)接口是公用網(wǎng)設備與綜合布線的連接點。
118. 配線間、交接間、電信間:放置配線架、應用設備并進行綜合布線交接和管理的一個專用空間。干線子系統(tǒng)和水平子系統(tǒng)在此進行轉接。
119. 設備間:放置電信設備、應用設備和配線架并進行綜合布線交接和管理的空間。
120. 工作區(qū):放置應用系統(tǒng)終端設備的地方。綜合布線一般以10M2的面積稱為一個工作區(qū)。
?線纜敷設工藝
電纜敷設要滿足以下技術指標:
(1)工作區(qū)內線槽布局要合理、美觀;
(2)纜線的布放應自然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接頭等現(xiàn)象,不應受外力的擠壓和損傷;
(3)纜線兩端應貼有標簽,應標明編號,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易損壞的材料;
(4)對絞電纜在工作區(qū)宜預留3~6cm的長度;
(5)線纜剝線處理:使用斜口鉗在塑料外衣上切開“1”字型長的縫;割去無用的電纜外衣;
(6)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guī)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guī)定相符;
(7)在同一管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
(8)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纜線應分離布放;
(9)各纜線間的zui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10)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至6米;工作區(qū)為0.3至0.6米;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至10米;
(11)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
(12)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zui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13)電纜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份間隔距施3~5m處設固定點。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定點;
(14)管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轉彎處應綁扎固定。4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或以上主干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應根據(jù)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shù)為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適應;
(15)應詳細填寫隱蔽工程記錄并歸檔;
(16)完成布線后要采用專用測試設備進行鏈路測試。保證所有信息點達到6類線路標準。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要點(二)
3、垂直子系統(tǒng)設計
干線子系統(tǒng)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shù)和光纖總芯數(shù),應滿足工程的實際需求,并留有適當?shù)膫浞萑萘?。主干纜線宜設置電纜與光纜,并互相作為備份路由。
大樓每層預留1個弱電管井,在每層樓的弱電井中留出敷設光纖和大對數(shù)電纜的垂直電纜橋架安裝的長方形地面孔,弱電井開孔的位置設在靠近支持橋架的墻壁附近但又不妨礙端接跳線架的地方。
弱電豎井的位置也應盡量位于建筑平面的物理中心,可以減少水平線纜的用量,通信綜合樓的面積較大,強、弱電共用一個弱電豎井,分區(qū)管理、面積基本上滿足使用要求。
設計時要注意下列問題:
1) 垂直干線子系統(tǒng)一般選用光纜,以提高傳輸速率。
2) 光纜可選用多模的光纖,也可以是單模的(室內)光纖。
3) 垂直干線光纜的拐彎處,不要直角拐彎,應有相當?shù)幕《?,以防光纜受損。
4) 垂直干線要防遭破壞(如埋在路面下,挖路、修路對電纜電纜造成危害),架空電纜要防止雷擊。
5)確定每層樓的干線要求和防雷電的設施。
6)滿足整幢大樓干線要求和防雷擊的設施。
4、設備間子系統(tǒng)設計
設備間系服務于水平布線和垂直主干的跳接及配線管理的某一空間,除終接垂直與水平線纜的配線設備外,還包括跳線等。依據(jù)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設備間hao位于整個樓宇的物理中心位置,這樣整體網(wǎng)絡會比較均衡,并可以合理地減少主干線纜用量。
設備間配置終接垂直與水平線纜的配線設備、設備機柜、跳線等設施設備。
機柜:由于網(wǎng)絡設備多為19英寸標準設備,為了便于維護管理,可選擇2m(42U),19英寸立式機柜。
銅纜配線架:連接語音干纜的配線架選擇交叉連接配線架(110DW型);為了便于與網(wǎng)絡設備進行跳接,選擇六類模塊式銅纜配線架連接所有的數(shù)據(jù)水平線纜。
光纜配線架:為了適合19英寸標準安裝方式,在設備間選擇19英寸光纖配線架用于連接室內單模光纖。
設計時注意要點為:
1) 設備間要有足夠的空間保障設備的存放。
2) 設備間要有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溫度濕度)。
3) 設備間的建設標準應按機房建設標準設計。
在實際實施時,設備間通常和主配線間和并在一起。
5、管理間子系統(tǒng)設計
管理區(qū)包括交連、互連和信息點。管理點提供了與其他子系統(tǒng)連接的手段,交連使用有可能安排或重新安排線路。因此通信線路能夠延續(xù)到建筑物內部各個地點,從而實現(xiàn)了通信線路的管理,選用相應的跳線架來控制跳線的走向,大量的跳線就變得有條不紊,配線間顯得整潔有序。他介紹,大唐電信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戰(zhàn)略布局,是綜合考慮了下述多方面因素:一是,為我國ICT產業(yè)增強核心競爭力,大唐電信責無旁貸。
設計時要注意如下要點:
1) 配線架的配線對數(shù)可由管理的信息點數(shù)決定。
2) 利用配線架的跳線功能,可使布線系統(tǒng)實現(xiàn)靈活、多功能的能力。
3) 配線架一般由光配線盒和銅配線架組成。
4) 管理間子系統(tǒng)應有足夠的空間放置配線架和網(wǎng)絡設備(集線器、交換器等)。
5) 有集線器及交換器的地方要配有專用穩(wěn)壓電源。
6) 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保養(yǎng)好設備。
6、建筑群子系統(tǒng)設計
建筑群子系統(tǒng)中,數(shù)據(jù)傳輸一般采用光纖連至各樓,這樣可使主體帶寬達到千兆,為系統(tǒng)以后升級減少投資。
光纜進入各個大樓的中心節(jié)點后,加裝熔接盒與耦合器進行熔接。網(wǎng)絡中心可安裝一機架式熔接盒。光纜布線與熔接完畢后,需進行測試,測試分為兩步,第yi步進行通路測試,即檢測線路是否暢通,有無斷路或短路;光子在芯內反射,光線不斷再聚焦,使得光纜向內彎曲,并能比在低射系數(shù)區(qū)域里傳輸理更快。第二步進行性能測試,即對其傳輸速率、衰減率、損耗進行測試。
設計建筑群子系統(tǒng)時要考慮整個布線系統(tǒng)和周圍的環(huán)境,確定樓宇間傳輸介質和路由,并使線路長度符合有關網(wǎng)絡標準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