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qū)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qū)由于海
中國海1軍博物館洋環(huán)境的直接調節(jié),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顒犹菖c堤岸采用鉸鏈連接,活動梯與浮碼頭采用活動滑輪接觸,滑輪受力區(qū)鋪設鋼板,加強浮碼頭鋼結構骨架,增加受力面積??諝鉂駶?,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xù)時間較長,但無嚴寒。
回瀾閣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海濱,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相連。在土木工程中,為運輸材料、設備、人員而修建的臨時橋梁設施,按采用的材料分為木棧橋和鋼棧橋。被視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1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1名建筑
1930年,在當時的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的主張下,決定對已成為青島重要游覽觀光景點的棧橋進行全1面改造。
浮力應用
浮橋是我國古代歷史1上應用浮力的偉大奇跡。代表浮橋編輯潮州廣濟橋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在以后的年代,發(fā)展到不僅可以在小河上架起浮橋,而且像黃河這樣的大河上也架起了浮橋。相傳在11世紀初,在蒲州附近潼關以北的黃河上曾架起一座很大的浮橋,浮橋的纜繩用8只鐵牛系住,這些鐵牛立于兩岸,每只鐵牛重數(shù)萬斤。后來由于洪水泛濫,浮橋被沖垮,鐵牛也沉入河中。如何把鐵牛打撈起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比較困難的。和尚懷丙用兩只裝滿了泥土的大船,派人潛入水中,用鐵索把鐵牛和大船系在一起,然后再把船中的泥土除去,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把鐵牛拉起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