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漁線
漁線的粗細、拉力的大小、透明程度以及染色的好壞,都會直接影響上鉤率。目前市售漁線,多是單絲尼龍線。按照垂釣需要,應分為三種:
(1)人工合成漁線
包括單絲尼龍線、多股錦綸線。單絲尼龍線抗拉力強,韌性大,不吸水,耐腐蝕,透明度高,應用極為廣泛。但在寒冷季節(jié)垂釣,線會變硬發(fā)脆;
長期在陽光下曝曬易老化。錦綸線質地柔軟,耐壓抗碰,耐磨抗冷。但線徑較粗,不透明,隱蔽性差、抗拉力低,除少數釣者用其冬釣外,通常用它制纜繩、養(yǎng)魚網箱,編抄網和漁護等。
(2)天然纖維漁線
包括蠶絲線和棉線,既柔軟又耐低溫,是冬釣的適用線。尤其是蠶絲線,具有天然淺黃色,隱蔽性好,抗拉力強,用它作腦線,一般淡水兇猛魚不易將其咬斷。
(3)金屬漁線
包括銅線、鎳線等。目前市售很少,可以自籌。如報廢的銅芯細電線、多股電話線等,剝掉絕緣層取出細絲即可使用,主要用作腦線,以適應垂釣兇猛魚類的需要。
在選購漁線時,實際測試其拉力。方法是用布袋裝沙子,拴線吊起,把線抻斷時的沙子重量就是該線的實際拉力,將其與標定的標準對照,即可判定是否合格。另外,將線揉成團,用雙手擠壓,松開后看其能否在瞬間自動復原,很快復原無褶痕的,說明該線柔韌性好。同時,還要觀察有無硬傷、松勁現(xiàn)象。如是彩色花線,要用手捻一下,看是否掉色。
漁鉤
漁鉤的基本要求就是鉤尖鋒利,刺魚有力,鉤條堅韌富有彈性,鉤帽適宜拴鉤,鉤彎適度,倒刺與鉤體角度應在25°——30°之間。
按照使用目的,可分為生產性捕鉤和娛樂性垂釣鉤兩大類。前者鉤條粗、鉤門大;后者鉤條細、鉤門小。漁鉤由鉤柄、鉤底、鉤尾三部分組成。
繞線輪
繞線輪與海竿相匹配,為深水遠釣之利器,也是釣具登上新臺階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越來越受到廣大釣者的重視。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1)電動式繞線輪
特點是操作靈便,釣力大,有數字顯示器,魚上鉤后能自動接通電源,從而驅動繞線軸自動旋轉收線。但價格很貴,體積較大,不便攜帶。
(2)旋壓式繞線輪
是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操作簡便,投竿阻力小,收線速度也比較快,物美價廉,但結構比較復雜。
(3)密封式繞線輪
其工作原理同旋壓式繞線輪。在繞線盤頂部鑲嵌一輕金屬外殼,留有出線孔。特點是不亂線,泥沙不易進入,有利于保護漁線和繞線盤。
(4)盤式繞線輪
形狀像圓形馬蹄表。優(yōu)點是堅固耐用,釣力大,重量輕,不會發(fā)生與魚“拔河”現(xiàn)象。但制作粗糙,投竿阻力較大,沒有旋壓式輪靈活(此輪系俄制,在滿洲里、綏芬河邊界口岸貿易市場有售)。
(5)袖珍式搖線輪
日本產,為純娛樂性繞線輪,工作原理同旋壓式繞線輪。
體積小,重量輕,適宜與手海兩用竿匹配釣小魚。
另外,還可以選擇木料或其他材料,自制個人喜歡、適用的繞線輪。
通常情況下,是長竿配大輪,短竿配小輪。在選購繞線輪時,應配竿試驗。
魚漂的特點,適用范圍,以及注意事項
技術發(fā)達的今天,魚漂種類繁多各式各樣,性能差異巨大,用途廣泛,多為化學材料制成,也有一些采用了天然原料,如動物的羽毛,木材,竹子等制作,樣式有立漂,直漂,風漂,球漂,錐漂,熒光漂,星漂等下面說說幾種常見漂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注意事項。通草漂:通草漂指的是用通草這種植物的莖制作的魚漂,通草莖纖維含量高,空腔密封好,浮力大,能夠快速定位適合競技釣,但是通草莖干燥后,不小心擠壓就會產生裂痕,導致空隙進水無法使用。
球形浮漂:球形浮漂指的是形狀為圓形或者橢圓形的浮漂,球形浮漂體積一般較大,入水后就算距離較遠也能提供較強的視覺效果,適合海釣或者在廣闊的緩水區(qū)域適用,在提供較大福利的同時,還能滿足遠距離觀察咬鉤情況。巴沙爾漂:巴沙爾漂顧名思義采用輕質的巴沙爾木制作,優(yōu)點是質地輕,反應敏捷,浮力大,適合大部分淡水環(huán)境,缺點是由于纖細不結實容易損壞。立式浮漂:立式浮漂為常見的央視,有紡錘形,辣椒形,棍形,傘形各種,靈敏度高,魚兒一咬鉤魚漂就有反應,適合釣輕口魚或吞咽較緩慢的魚類。七星漂:七星漂堅固,靈敏,上魚后反應清晰,七星漂一般一串六個,按情況調整間距均勻散開,釣魚時一般沉二浮四,但是缺點就是每次更換釣場使用調整麻煩,需要一定的經驗,還有就是距離較遠時不好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