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約在唐代中期或晚期,出現(xiàn)了第三種角椽的排列方式,角椽自梢間下平暗(清代稱下金桁)起,逐根呈輻射狀展開,向角梁靠攏,末一根與角梁相并。這和第二種做法不同處是椽近似于從一個中心輻射出去(由于制做上的困難,實(shí)際上不能做成從同一點(diǎn)射出),故角椽和前兩種方式不同,不是逐根縮短,而是在開始時逐根加長,只是后幾根椽尾出于構(gòu)造的原因,并入角梁側(cè)椽槽內(nèi),才開始縮短。第三種做法的早實(shí)例是五臺縣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此后,這種翼角椽排列方式被普遍采用。至清代,種排列方式只在南方個別建筑上使用,第二種則已絕跡。
隨著時間流逝,如今存留在地面上的古代建筑實(shí)物逐漸變少,而建筑明器卻隨著考古發(fā)掘重現(xiàn)天日,成為今人研究古代中國建筑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憑證。
展覽展出的中,88件(套)為河南博物院館藏,另有30件(套)來自廣州市考古研究院。廣州和河南位于中國的一南一北,代表了嶺南建筑和中原建筑的兩種源流,二者各有特色,卻又在發(fā)展中融合互補(bǔ),此次展覽為對比兩地建筑傳統(tǒng)提供了的樣本。
盝 頂
是一種較特別的屋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shù)目與坡數(shù)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筑中極為少見。
卷棚頂
又稱元寶脊,屋面雙坡相交處無明顯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園林建筑中,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shù)男问饺繛榫砼镯?。在宮殿建筑中,太監(jiān)、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扇面頂
顧名思義,就是扇面形狀的屋頂形式,其大特點(diǎn)就是前后檐線呈弧形,弧線一般是前短后長,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頂?shù)膬啥丝梢宰龀尚健疑?、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體較小的建筑中,會讓建筑看起來更為小巧可愛。
萬字頂
“萬”即為“卍”,代表萬事如意、萬壽如疆。因其吉祥意義,常被應(yīng)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頂。
盔 頂
顧名思義,就是屋頂像頭盔一樣屋頂形式???shù)捻敽图沟纳厦娲蟛糠譃橥钩龅幕⌒?,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翹起,就像是頭盔的下沿。頂部中心有一個寶頂。岳陽樓使用的就是盔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