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拔罐的運(yùn)用
5.走罐:亦稱推罐法,即拔罐肘先在所抜部位的皮朕及罐ロ上,淦- -居凡士林、板油等.洞滑剤做カ介貭,再將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在需要拔的部位上往返推劫,至所拔部位的皮畉潮紅、充血、甚或疼血肘,將罐起下,迺宜于面釈較大、肌肉キ厚部位,如脊背,腰背,大腿等部位。
6.藥罐
( 1)煮藥罐:將竹罐放在鍋里加水煮沸,使用肘用卵圜鉗倒挾罐底,用去罐內(nèi)水,用濕毛巾迅扣罐口。
(2)虻藥罐:在抽氣罐內(nèi)事先盛賍一定的藥液(約カ罐子的2/3-1/2)。然后按抽氣罐操作法,抽去空氣,使吸在皮朕上。也有用火罐法吸拔在皮畉上的。
7.針罐: 常用于濕痹痛等病癥。
①留針拔罐法:選定穴位,針灸至得氣,運(yùn)用一定手法,留針于穴區(qū),再在其上拔罐。
②不留針拔罐法。系指針灸后立即去針,或雖留針,但須至取針后,再在該部位拔罐的一種方法。淼8.刺血拔罐
又稱刺絡(luò)拔罐法,即在應(yīng)拔部位的皮膚消毒后,用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將火罐吸拔于點(diǎn)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強(qiáng)刺血理療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鐘,多用于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jīng)性皮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以及熱病、痛證、瘀血證等病癥。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