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人體雕塑
現(xiàn)代陶藝的出現(xiàn),是以創(chuàng)作觀念的更新為前提條件,這種觀念的更新根源于藝術文化的基礎?,F(xiàn)代陶藝正是在這種精神狀態(tài)下得以產生,陶瓷與大自然的泥、土、火、木、水不可分割的特殊關系,是使得眾多的陶藝家迷戀的重要原因。陶瓷的工藝燒制是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人的本體和自然本體、精神和物質在燒制中獲得融合,燒制為陶藝在自然、人文中增添了“天成”的因素。陶藝作品在任何情況下都與大自然有著么在的天然的聯(lián)系。“柔軟的泥,經過心手并用塑成作品,再入火中培燒,變成堅固不變的藝術品,給人類精神生活帶來美的充實,物質生活帶來促進,這過程本身就富有哲理”。從自然出發(fā),加入人的情感,再回歸自然。這是一種人為化的自然或自然化的人為趨向,甚至可以認為是同宇宙相關的一種永恒運動。
中國是個陶瓷大國,燦爛的陶瓷文化積淀極為深厚?!疤沾赡竾笔鞘澜鐚χ袊淖鸱Q。雕塑陶藝作為雕塑藝術的一個門類,由于其特殊的制作技法——“水、土、火”三種自然物質的結合,是對可塑的陶瓷原料進行塑造和裝飾,并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實在形體的造型藝術。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陶與政通”的說法?!罢笔钦?、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高度概括。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現(xiàn)代陶藝也極大地關聯(lián)了民族的生活情感并形成本民族的藝術風格?,F(xiàn)代陶藝活動是在傳統(tǒng)文化激烈蛻變和引入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展開的,其根本的文化支持還是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精神?,F(xiàn)代陶藝的存在,使現(xiàn)代人在抒發(fā)個性情感的同時也經受了民族文化的洗禮,從而為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開辟了一條通道。
雕塑陶藝的發(fā)展歷史
20世紀前期,中國雕塑陶藝仍具有明清時代遺風。進入20世紀80年代,由于中國各大美術學院滲透西方雕塑藝術教育,中國雕塑陶藝呈現(xiàn)出多元化創(chuàng)作方向——寫實、抽象并舉,表現(xiàn)題材廣泛,藝術手法千姿百態(tài),充分展示著中國雕塑陶藝藝術的繁榮景象。
從80年代至今的當代藝術之路,也是當代雕塑陶藝語言實驗的過程,從形式到媒介語言實驗到文化的關注,由淡化意識形態(tài)到重回意識形態(tài)到將意識形態(tài)風格化的演變,使得雕塑陶藝成為當代藝術重要組成部分?,F(xiàn)代構成藝術和陶藝的發(fā)展、抽象藝術的概念和語言,隨著年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逐漸滲透到陶藝的每一塊領域。容納本土與當下的體驗和拓展文化視野的功能,在當代藝術體系中通過與純粹西化藝術形式的對應,使得當代雕塑陶藝的文化精神得以弘揚。
雕塑
隨著后現(xiàn)代主義、結構主義建筑運動思潮的崛起,當代雕塑變得更為復雜,出現(xiàn)了各種更為新奇的表現(xiàn)形式。雕塑陶藝工作間是進行裝飾雕塑和陶藝實踐教學的場所,實踐教學內容包含有泥塑、石雕、木雕、陶瓷、金屬鍛焊、綜合材料等。②當代城市建筑的建構模式多以鋼筋混凝土為材料,新材料的運用必然導致空間形態(tài)的改變,形成了以幾何形為主的建筑風格,在視覺上橫平豎直的基本框架加之高密度的布局形態(tài)難免讓人產生壓抑感。同時,現(xiàn)代建筑中的技術美、結構美和材料美也使得雕塑家受到啟發(fā),抽象雕塑在形式語言的運用上正契合了這一點,簡潔明快、造型流暢的線條在空間組織起豐富多變的空間感受,與公共空間在形式上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