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玉米秸稈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質和0.5%—1%的脂肪,既可青貯,也可直接飼喂。就食草動物而言,2 kg的玉米秸稈增重凈能相當于1kg的玉米籽粒,特別是經過益生菌青貯、黃貯處理后,可有效提高利用率,養(yǎng)殖效益更為可觀。
據(jù)研究分析,玉米秸稈中所含的消化能為2 235.8kJ/kg,且營養(yǎng)豐富,總能量與牧草相當。對玉米秸稈進行精細加工處理,制作成高營養(yǎng)牲畜飼料,不僅有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而且通過秸稈過腹還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
1、 牛羊等草食動物生物學特點
牛羊屬于反芻動物,具有四個胃,即: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其中瘤胃內的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除能產生纖維素,將纖維素加以消化外,還能利用一般家畜不能利用的非蛋白質含氮物來合成微生物本身的蛋白,進而被牛羊消化吸收,成為蛋白質營養(yǎng),非蛋白質含氮物秸稈中含量較多,因此牛羊要飼喂大量的粗飼料(干草或秸稈),另外牛羊瘤胃微生物中的纖毛蟲具有分解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能力,它能將植物性蛋白質轉化為更適合需要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動物性蛋白質,秸稈就成為牛羊的營養(yǎng)物質來源。
實踐中發(fā)現(xiàn),玉米秸稈能夠在纖維素酶以及稀酸兩種物質的共同作用下,顯著改善水解率。通過響應曲面法能夠顯著改善玉米秸稈酶的水解效果。 在玉米秸稈的酶處理之前,可以通過超聲波、蒸汽法等方法進行有效預處理,進而改善玉米秸稈中的纖維素利用率,并不斷優(yōu)化玉米秸稈的水解效果,可以不斷優(yōu)化反應的條件,促進玉米秸稈轉化率的提高。
3.2 菌處理
對玉米秸稈進行家菌處理,能夠顯著提高秸稈的利用率。在玉米秸稈中通過引入微生物活性,可以促進玉米秸稈發(fā)酵,將玉米秸稈發(fā)酵為酸味、帶香的粗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