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心齋,“齋”即清心之義,心齋指內(nèi)心清虛寧靜。zui早出自《莊子·人間世》:“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币馑际钦f:大道至虛至靜,因此人心應當清虛寧靜,以合大道。古人認為門是道家正宗,清靜法門是道家精華。但曲高和寡,練清靜法門的人很少。服氣法門和導引法門則被視為旁門。我們從人體生命科學來看,認為這些功法都是好的。唐代司馬承幀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達到入靜之境,且用意念導氣運行,這是后來“金液還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濫觴。
凝神法是把意念和目光放在體內(nèi)的某一部分或體外的某一事物上。在體內(nèi)的多為建里穴、鼻尖,更多的是外眼角;在體外的多為燈、球??大w外之物,要求瞪著眼睛不眨眼地看。道家功祖述老莊,《道德經(jīng)》說:“虛其心,實其腹”,“專氣致柔,能歸嬰兒乎”。道教循之,創(chuàng)胎息法。修道人所用的內(nèi)呼吸,與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決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機zui多只能到達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卻可以直接到達足后跟,可見古代的真人,已經(jīng)具備很深的功夫。
古人認為門是道家正宗,清靜法門是道家精華。但曲高和寡,練清靜法門的人很少。服氣法門和導引法門則被視為旁門。我們從人體生命科學來看,認為這些功法都是好的。踵息,指內(nèi)呼吸功深,而達于踵。據(jù)《莊子·大宗師》:“古 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周天搬運法的特點是用呼吸催動或用意念調(diào)動體內(nèi)真氣按周天路線運行,練氣修脈,使內(nèi)氣充足,經(jīng)脈通暢,精、氣、神合一,zui后達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