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董酒
情況簡介:董酒產于貴州遵義董公寺鎮(zhèn),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yōu)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西鳳酒為適應各地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推出33度、38度、39度、42度、45度、48度、50度、55度、65度等多種度數。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國評酒會上四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董酒的工藝和配方曾三次被部門列為“”,國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藝的鼻祖,其獨特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雙醅串蒸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藝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與回甜,被行家們評價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
歡迎您撥打圖片上的電話聯系我們,獲取更多優(yōu)惠喲~~~
白酒香型的來源
酒的風格是出色、香、味三大要素組成。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約為44~45%,淀粉含量為38~39%,酸度為0。按酒香的類別來劃分乃情理之中。而我們日常生活中談到酒的香型,均就白酒而言。對其它的有色酒及洋灑,為什么又不以香來劃分呢?因為有色酒,如葡萄酒,西方有一套完整的法規(guī),從原料到工藝都嚴加規(guī)定。并在商標上注明,消費者可以識別。因此,世界各國均采用或借鑒其辦法來進行管理。
白酒是我國的傳統而獨具的產品。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釀造工藝豐富多彩,釀制的酒風格千姿百態(tài)。為了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相互學習,做好評比,結合我國國情,于60年代中期,對我國白酒的香型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通過對酒內香味成分的剖析,香氣成分與工藝關系的研究,并經釀酒界和專家認可。于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實施按香型進行評比。自此。白酒的香型遂為國內廣大消費者接受。
白酒香型和工藝
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與其化學組分密切相關,這些化學組分都是發(fā)酵工藝的產物。宋竇革《酒譜》、宋張能臣《酒名記》、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均有關于汾酒的記述。因此,工藝不同,酒的化學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藝也不同,其化學組分也不同。影響酒的香型和化學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發(fā)酵劑)工藝、發(fā)酵釀酒工藝,操作、窖池結構、生產環(huán)境等,此外,還與貯存時間、貯存容器有關?;瘜W組分前已介紹,現將香型與工藝的關系簡述如下:
醬香型酒的代表,原料有高粱(釀酒)、小麥(制大曲),大曲工藝是高溫曲(60℃以上),原料清蒸,采用八次發(fā)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1∶1.2),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藝,窖池是石壁泥底等,貯存期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