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速學會正手拉高吊
頭一點:要體會對球造成的薄摩擦。第二:就是在摩擦的時候,前臂和手腕是如何快速的發(fā)力的。第三點、就是我們身體各個部位是發(fā)力的配合,腳下的蹬轉,腰部的轉腰發(fā)力,以及手臂的發(fā)力配合。那么我們就根據(jù)這三點一步一步的來體會正手拉高吊弧圈球
一階段體會前臂和手腕快速收攏,向上前方進行摩擦。
先找到摩擦球的感覺,那么我們先以這種提拉弧圈球的這種動作來體會一下,這個時候你的腳下蹬轉和腰部轉動的幅度可以不要那么大,先體會把球提拉上臺的這個感覺,先把手臂手腕放松,放松,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摩擦的時候這個動作很軟,沒有快速收攏的話,球就容易下網(wǎng),如果前臂快速的向上收攏,就靠這個前臂和手腕向上提拉起來,可以再退后一點,拉球的下降后期,把球帶起來,這個就是我們提拉弧圈球的這個動作,提拉弧圈球可以處理一般的剛出臺旋轉不是很強的下旋球,可以用提拉技術把球帶過去。樊振東在圖中用了一個小墊步相當于瞄準,過去擊球是一個判斷完成跨步過去取位相當準確。體會前臂的主動發(fā)力摩擦,這頭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要體會一下手腕的發(fā)力
剛才都是前臂發(fā)力為主,手腕是捏的比較死,那么第二個階段呢,我們手腕捏松一點,這個拍形捏松一點,不要握太死放松,在接觸球的一瞬間,手腕快速的發(fā)力,如果你捏死的話你這個手腕的爆發(fā)力就出不來,動作可以不用太大,還是提拉弧圈球的動作,但是要體會手腕的充分發(fā)力,手腕充分的,引拍,展開,向下展開,瞬間發(fā)力,手腕,瞬間抖動發(fā)力。沒有找到樊振東的逆旋轉發(fā)球慢動作截圖,我們就來看看大滿貫張繼科的逆旋轉是怎么發(fā)出來的。我們看到手臂的力量加上去以后,這個球就拉的更輕松一些,這是第二個階段,體會到手腕的放松發(fā)力。
第三個階段腰部的發(fā)力和腳下的蹬轉力量 后我們要把腰部的發(fā)力和腳下的蹬轉力量都要加上來,那么這個時候引拍的動作就要稍微大一點,壓低,壓低下來,壓低到什么程度,我們前面的視頻有講過,大家可以看一下啊,壓低下來,向上前方,進行蹬轉,腳要蹬起來,幫助發(fā)力,手腕放松,放松摩擦,蹬起來。3、不和對方糾纏臺內(nèi)搓球,可以搓長,可以托一板不轉,對方回搓冒高,再拉打。如何應對削球手?
1.如果對方是正反反長。你發(fā)下旋球到對方反手,對方搓球的話就是不轉球(甚至是上旋),對手拱的話,球就比較飄。最近用發(fā)球機練反手拉下旋,今天先試著靠小臂手腕從球的下方去摩擦。如果你發(fā)不轉球過去,他用長膠回的球就是下旋球,你可以搓;出臺可以拉,拉球時注意你拉得越轉削回來的球越轉,所以暴沖對方反手的球對方很可能回出強烈下旋,往往輕拉對方反手使其回球不很轉,然后伺機暴沖。
2.如果對方是雙反膠皮,這樣的削球手可以兩面加轉,也可以削不轉球,對付這樣的削球手關鍵要看清旋轉,不要被對手的轉與不轉所迷惑。
3.如果是一正一反的削球手,旋轉變化就更多,而且球速更快,但旋轉不是很強。這就要求你在判斷清旋轉的基礎上,能快速還原,準備下一板。
4.如果是一反一防弧的削球手,他們防護面基本沒什么旋轉威力,不過防弧膠皮削球飄忽下沉,且不往前走,因此擊球時間不宜過晚,要迎前擊球,以免漏球。
比賽接發(fā)球,不怕接下旋球,怕接上旋和不轉球,橫板,如何克服呢?
主要根源還是基本功的問題,這么說比較寬泛,稍細致點說,就是盯球、預判、手法存在問題。
不轉和上旋,在業(yè)余比賽里很實用,因為業(yè)余的都喜歡搓,下旋相對沒有威脅,遇到不轉和上旋,習慣去搓,就冒高被動了。
這種情況,在預判及時和步伐到位的前提下,基本的有兩種接法:
1、正手挑打,反手擰或直接彈
2、劈長。這種球不要試圖擺短,板型立一點,切球中下部,手腕和手指瞬間有個集中發(fā)力,直接劈到對方空擋底線位置或追身。這種球,一般業(yè)余的回球質(zhì)量都不高,不是勉強拉起就是回搓,本方及時調(diào)整位置直接上手,爭取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