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公務員考試時的跑題偏題:
這類問題出現的原因及表現:
(1)審題偏差:對題目關鍵信息、邏輯結構、提問方式等把握不準確,導致理解偏差;
(2)側重點偏差:答題中展開分析了非重點內容,或對某些要點過度分析,導致答題內容的結構偏差;
(3)知識性問題:題目看不懂,熱點不了解,名言警句看不懂,對分析造成了極大困難。
公務員筆試申論經驗
總的來說也是刷題和總結。說在前面一點的就是,做題要扣材料和題干,不要自己臆想。
(1)刷題。我是每天下午做三篇,第二天下午就看視頻,學思路,改前一天做的申論,做積累。周六找半天或者一天把所有文章拿出來讀,練習概括文段能力和對文字敏感度。其實申論沒必要像行測那樣大量刷題。
(2)總結。主要是對做過的申論中規(guī)范表達和答題方法和思路的總結。一些政府規(guī)范用詞等等,我認為申論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改變自己對事物底層邏輯的認知和強化自己語言功底的過程。
在公考材料中有一類的詞語出現的頻率極高,那就是對策詞,與之相對的就是圍繞對繞對策詞的命題形式。這也是不少考生感覺頭疼的一類題型——提出對策。在漫長的公考歷史中,無論在國省考,還是事業(yè)單位考試,這類題型經歷了從單獨命題到融于其他題型之中,無處不在。歸納概括曾出現過概括對策、做法、方案內容等,本質上還是尋找對策;綜合分析答題的部分同樣也是對策的提出總結;貫徹執(zhí)行更不必說建議書,倡議書這類與提出對策緊密結合的文種??梢?,提出對策雖“隱于世”,不再單獨命題,卻在公考申論題目中頻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