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綜合布線項目中如何選擇單?;蚨嗄9饫w?
綜合布線項目中選擇單模光纜會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中心纖芯很細(芯徑一般為9或10μm),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于遠程通訊,但還存在著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wěn)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wěn)定性要好。后來發(fā)現在1310nm波長處,單模光纖的總色散為零。從光纖的損耗特性來看,1310nm正好是光纖的一個低損耗窗口。這樣,1310nm波長區(qū)就成 了光纖通信的一個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現在實用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主要工作波段。1310nm常規(guī)單模光纖的主要參數是由國際電信聯盟ITU-T在G652 建議中確定的,因此這種光纖又稱G652光纖.1、從傳輸距離的角度,如果希望今后支持萬兆傳輸,而距離較遠應考慮采用單模光纜。2、 從造價的角度,零水峰光纜提供比單模光纖多50%帶寬,而造價上又相差不多,事實上美國康普公司目前已經不提供普通單模光纖,只提供零水峰光纖這樣的更的產品給用戶。 選擇單模還是多模?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用戶應從應用的角度、傳輸距離的角度、前瞻性的角度、造價的角度,以低的價格投資好的性能!
光纖工程中七個行為會造成光纖受損
和銅線相比,光纖就顯得脆弱很多,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格外小心。光纖的熔接、連接、測試和故障檢查等眾多實例都在告訴我們,操作不當會很容易造成光纖網絡性能的變壞。今天綜合布線廠家就來總結一下施工過程中7個不當的造成光纖受損的操作方式。1. 熔接前不清潔光纖光纖熔接前,需要剝去外皮,這是做清潔的很重要的一步。在切割前的這一步可以有效去除殘留的碎粒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如果線切割后清潔,很容易增加熔接機預防電階段的額外負擔,縮短電極壽命,導致帶氣泡的非線性接頭,降低接頭的機械強度,導致額外損耗。2. 不當的切割工具.光纖端面的平滑程度對于熔接或端接后的光線性能具有重要影響。以前,人們經常用光纖切割刀手動切割光纖,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但是截止目前,已經有了很多自動切割工作,這些工具可以調整握手,自動完成切割。這些工具既能改善操作員的安全,又能保護光纖。3. 光纖熔接機不進行校準.在光纖熔接前對機器進校準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電弧的強度和電流強度進行調整,確保熔接時大小的合適。如果不校準,切割工具很有可能積累大量鈣物質,導致不能得到滿意的熔接結果。4. 光纖出現微彎光纖出現微彎一般都是光線上過度的壓力導致的(固定過緊、設備面板轉軸位置有問題),這種情況會導致信號傳輸質量下降,而且一般這種問題不能肉眼觀察到,只能用OTDR去檢測。
線纜管理的細節(jié)決定數據中心的成敗
線纜的管理通常會通過下面幾個手段來處理:跳線整理、標準命名和管理、文檔管理以及智能化電子化管理。在智能化電子化管理方面,國外的數據中心大多做得很好,主要因為其管理能夠與個手段綜合,形成流程化的管理。事實上,如果缺乏流程化的管理,個做得再好,也會帶來后期管理維護的被動。在美國,正規(guī)化管理的數據中心基本上是不用尼龍扎帶來進行弱電線纜捆扎的,但尼龍扎帶在國內數據中心的應用卻非常普遍。國內的一些機房管理人員在參觀美國的數據中心時,也認為其線纜理得沒有國內的“好看”,還好心建議他們用尼龍扎帶來捆扎。其實,國外數據中心更重視如何在施工中保證線纜在捆扎過程中受力不超過設計范圍,雖然用尼龍扎帶可以將線纜綁得更緊,貌似很好看,但線纜的受力狀況卻往往很糟糕,有時甚至可能把線纜內部的個別線芯扎斷,造成事故。在理線的過程中,扎帶的卡齒設計也容易讓線纜受力過度而無法恢復,造成線纜的性傷害。而且,尼龍扎帶綁扎屬一次性方案,在線纜維護時不得不使用工具全部卸下,拆卸費勁,容易傷到線纜。所以,可以看到,一些數據中心在建成初期,理線和綁扎都非常且漂亮,運行幾個月后,便會出現單根走線的情況,再之后線纜就會相互穿插,形成一片混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