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GTS-311S型電子全站儀的測角精度為2秒,加上光學對準誤差、照準誤差以及二倍照準誤差(2c),其測角誤差不會大于10秒。
不論采用直角坐標法,還是極坐標法測量,一個點的測量受縱橫兩項誤差的影響,橫向誤差受角度的影響,其值可認為是10秒,縱向誤差受測距精度的影響,其值可以是3mm,縱向誤差受測距長度的影響較小,橫向誤差受測距長度的影響較大,其值隨長度的增長而遞增20m時誤差為1mm,50m時誤差值為2mm,由于該場地距離較小,所以橫向誤差一般小于2mm。當然第二種方法是將“球”放下十米或者更深后再剪“球”,這樣再一次將樁底沉渣清理干凈(導管長度必須符合要求),但是這樣大多工人因技術問題,在操作中出現(xiàn)問題,導致“球”破掉,所以還是放在漏斗底部更為簡單些,工人更易操作。
放樣完成后,請監(jiān)理、建設方一起驗收,并辦理復核簽證手續(xù)。
鉆孔灌注樁后壓漿施工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
3.1.2護筒埋設。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挖孔、埋設,注意護筒中心與樁心位置偏差<5cm,然后在護筒周圍用粘土搗實,防止護筒周邊冒漿,確保開鉆時護筒不發(fā)生偏斜。
3.1.3鉆機就位。確保鉆機轉盤中心與樁心重合(測錘測定),并調整鉆機水平、鉆架垂直、穩(wěn)固(水平尺、靠尺測定),就位誤差控制在5mm之內。
3.1.4成孔鉆進。(1)采用正循環(huán)鉆進方法成孔;(2)選用三翼籠式鉆頭,鉆頭外徑要符合設計要求;(3)根據(jù)不同的地層,選擇不同的鉆進速度;(4)鉆進時,必須保持泥漿性能,以保證不坍孔,順利鉆進為原則,確保成孔質量。
新型混凝土澆注導管
正 水下混凝土澆注,是水電及工業(yè)民用建筑基礎工程中常規(guī)施工工藝。為了保證混凝土澆注質量,必須使用混凝土澆注導管。通過導管使混凝土從孔底水下逐漸上升。長期以來,大家沿用的澆注導管都采用有縫焊接管和法蘭盤連接的形式,如圖1所示。導管應居中穩(wěn)步沉放,不能接觸到鋼筋籠,以免導管在提升中將鋼筋籠提起。實踐證明這種導管及連接方式有以下弊病: (1) 安裝、拆卸導管時,要用扳手一個個拆卸螺檢,很費時費事。對水下混凝土澆注來說,盡量減少停等時間是保證混凝土正常澆注
鉆孔灌注樁基礎中,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導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
兩個數(shù)值的出現(xiàn)不矛盾,都是為了控制砼的灌注質量!
0.8m是澆筑開始階段的灌注,控制導管中至少有0.8m (0.3m~0.5m)的砼量,是保障樁端1.1~1.3m的長度一次成型,因為水下灌注容易形成孔底部分的成渣,
2-6m是在繼續(xù)澆筑的過程中,控制導管口至實際砼頂面有2-6m的深度,出現(xiàn)拔出時的塌孔﹨斷裂,,參見條文說明,也就是在控制拔管的速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