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以氣為氯化劑的方法
以氣為氯化劑的方法,實際上是利用氣在堿性介質中可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次的性質。所生成的次再與適當?shù)牧姿徕c鹽反應生成氯化磷酸三鈉。
溶劑萃取法
為了提高產(chǎn)品中活性氯含量和成品率,前蘇聯(lián)研究人員開發(fā)出溶劑萃取法制取氯化磷酸三鈉的方法,即在溶液(如磷酸三丁醋和醋酸乙醋)存在的情況下,通入氣與液相中的物質進行反應,生成次氯酸,然后用溶劑進行萃取。萃取液中加入磷酸三鈉。待其全部溶解后,冷卻至15~20。C,使氯化磷酸三鈉結晶析出,然后進行離心分離,用空氣吹凈固體產(chǎn)品所粘附的萃取殘留物。化學反應方程式:H3PO4 3NaOH→Na3PO4 3H2O萃取磷酸法:在90~100°C下,用工業(yè)純堿中和萃取磷酸至50%~70%的酸轉化為磷酸一鈉時析出,過濾,濾液繼續(xù)用純堿中和至微堿性(pH值8。萃取劑返回萃取槽重復利用。這種方法所制得的產(chǎn)品活性氯含量可高達6%~8%,且成品率達95%左右。
磷酸三鈉的制備方法三
用堿土金屬磷酸鹽中和磷酸制備磷酸三鈉的方法,該法是用純堿在70-100℃中和磷酸,分離雜質,將溶液冷卻到30-35℃,在添加諸如堿土金屬的正磷酸鹽的條件下,使十二水的磷酸三鈉結晶析出。每100質量份的沉淀物中加入0.0005-0.0025摩爾的對應金屬氧化物,從母液中分離后者,該產(chǎn)品用于防結垢水的制備工藝中,也用于洗滌劑的生產(chǎn)。以上簡單介紹的關于磷酸三鈉的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磷酸三鈉的一些信息,確保大家使用的正確性。
磷酸三鈉出鐵銹的原理:
1、磷酸三鈉溶液發(fā)生電離形成磷酸根和鈉離子;
2、硫酸鹽垢或硅酸鹽垢雖然是難溶化合物,但是仍有少量溶解,在其溶液中形成鈣離子;
3、溶解出的少量鈣離子與磷酸根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物(磷酸鈣);
可使堅硬致密的硫酸鈣或硅酸鈣不斷地轉化成松軟的磷酸鈣水渣,經(jīng)過此轉型可使原有的垢層出現(xiàn)細微的裂縫,進而垢層出現(xiàn)松動和脫落。該反應是由一種難溶化合物轉化為另一種難深化合物的過程稱為沉淀的轉化。但其轉化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溫度。且后者因其溶解度更小前者的溶解度,促使此種轉化更為容易。同時磷酸鈉還能對水垢發(fā)生滲透作用和分散作用。磷酸三鈉在爐水中水解生成的游離NaOH,而游離NaOH是堿性腐蝕的主要根源,隨著爐水的磷酸根和PH上升而升高。
性質:又稱磷酸三鈉。重要的有十二水合物和無水物。無水物為白色結晶。密度2.536g/cm3。熔點1340℃。十二水物為無色立方結晶或白色粉末。密度1.62g/cm3。熔點73.3℃。76.7℃分解。加熱到100℃失去12個結晶水而成無水物。在干燥空氣中易風化。均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強堿性。不溶于乙醇。由磷酸與碳酸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控制pH值8~8.4,經(jīng)過濾去濾餅殘渣,濾液經(jīng)濃縮后,加入液體使Na/P比達到3.24~3.26,再經(jīng)冷卻結晶,固液分離,干燥而制得。無水物系將十二水磷酸鈉結晶溶于加熱到85~90℃的水(10%~15%)后,經(jīng)脫水干燥制得。均可用作軟水劑和洗滌劑,鍋爐防垢劑,印染時的固色劑,織物的絲光增強劑,金屬腐蝕阻化劑和金屬防銹劑,搪瓷生產(chǎn)中的助熔劑和脫色劑,制革中的生皮去劑和脫膠劑等。(2)要用潔凈的藥勺,量筒或滴管取用試劑,一定不允許用同一種工具同時連續(xù)取用多種試劑。食品級十二水磷酸鈉用作食品加工中的乳化劑,品質改良劑,營養(yǎng)增補劑,以及食品用瓶(罐)等的洗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