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鹽漬腸衣的每只桶內頂面,應附以明顯卡片,用中英文標明品名、口徑、長度和數量。桶外須用英文標識品名、口徑、編號、嘜頭及遠離熱處等字樣。干制腸衣的包外,刷上編號、品名、規(guī)格、嘜頭等。
出口腸衣類是法定檢驗商品,須經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方可出口。出口腸衣的檢驗依據有關標準、合同和貿易雙方確認的樣品。出口腸衣主要檢驗項目為:品質(色澤、氣味、實質)、規(guī)格(口徑、扁徑、長度)、數量和包裝。
制成腸衣的豬小腸要怎么洗才干凈
買來的豬小腸先放在冰箱冷藏會,然后取出去除大塊可見油脂。用一個筷子抵住豬小腸的一端,然后把豬小腸往筷子上套,一直套到另一端也穿過筷子,把小腸翻面,再用溫水先把翻好面的豬小腸清洗一下,撈出。再加入一大勺地瓜粉(或者面粉)、適量醋、一大勺鹽,用手充分揉搓,再用溫水沖洗,這樣小腸上面的污穢和粘液就能清除得十分干凈了。腸衣作為香腸的外包裝,在香腸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與其它食品有著顯著的區(qū)別。
鹽漬腸衣
緾把 腌腸后12~13小時,當腸衣呈半干半濕狀態(tài)時便加纏把,即成“光腸”(半成品)。
漂浸洗滌 將“光腸”浸于清水中,反復換水洗滌,必須將腸內外不潔物洗凈。漂浸時間,夏季不超過2小時,冬季可適當延長,但不得過夜。漂洗水溫不得過高,若過高可加入冰塊。
灌l(xiāng)水分路 洗好的“光腸”灌入水,一方面檢驗腸衣有無破損漏洞,另一方面按腸衣口徑大小進行分路。豬腸衣每路隔2毫米,共分七個路分,一路(24~26毫米)、二路(26~28毫米)、三路(28~30毫米)、四路(30~32毫米)、五路(32~34毫米)、六路(34~36毫米)、七路(36毫米以上)。自己在家腸衣的制作方法把翻轉后的小腸加入3湯匙鹽揉搓,至小腸內壁沒有污物,再用流動的水沖洗一遍。
腸衣儲存方式:
1、需保存在陰涼、清潔、干燥、避光的地方,腸衣保存的z佳條件是溫度5~15℃ ,相對濕度在60%~70%。
2、腸衣在使用后,z好將未使用的腸衣用塑料袋再包裝一下,防止受潮。
3、根據先進先出原則,根據腸衣包裝箱上的生產日期,先購進的腸衣先使用。
腸衣對于香腸腸的肉質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腸衣有阻隔性,但是必須進行保存,保證香腸的香氣,不能變質。
多層共擠收縮腸衣作為低溫灌腸制品的包裝,在灌制品的生產、銷售、流通、儲存等環(huán)節(ji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它必須保護香腸不受微生物的、化學的、物理的污染。
(2)保持香腸所要求的物理狀態(tài)。
(3)能告訴購買者香腸中包含哪些成份。
(4)它是產品的廣告媒介,勸導顧客購買您的產品而不是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