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吃粉膠料包輥后,為使配合劑盡快混入膠中,在輥縫上應保持適量的堆積膠。吃粉時,當膠料進入堆積膠的上層時,由于受到阻力而擁塞、折疊起來,在堆積膠的前方形成縐紋溝,粉就能進入這些溝紋中,并被帶進堆積膠的內部。如果無堆積膠存在,則配合劑只靠后輥與橡膠間的剪切力將粉擦入橡膠中,這樣并不能使粉深入橡膠內部,影響混煉效果。而且未被擦入橡膠中的粉會被后輥與橡膠擠壓成薄片落入接料盤。如系液體配合劑則會粘到后輥上或流到接料盤上,而使以后混煉發(fā)生困難。在吃粉過程中,堆積膠量必須適中。如無堆積膠或堆積膠量過少時,一方面配合劑只靠后輥筒與橡膠間的剪切力擦入膠料中,不能深入膠料內部而影響分散效果;另一方面未被擦入橡膠中的粉狀配合劑會被后輥筒擠壓成片落入接料盤,如果是液體配合劑則會粘到后輥筒上或落到接料盤上,造成混煉困難。若堆積膠過量,則有一部分膠料會在輥縫上端旋轉打滾,不能進入輥縫,使配合劑不易混入。
開煉機操作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1)打開開煉機前必須查看電路(電流電壓等)、油路(減速機、軸承等潤滑)、水路等是否正常!然后戴好皮革護手腕(嚴禁戴手套作業(yè)),混煉操作要戴口罩,避免腰系繩、帶、膠皮等,嚴禁披衣操作。仔細查看大小齒輪及輥筒間有無雜物。必須經常測試緊急剎車裝置,檢查制動是否靈敏可靠(如是膝碰式裝置,一定要習慣把膝蓋接觸到剎車裝置),正常操作時嚴禁用緊急剎車裝置關車。如兩人以上共同操作時,必須相互呼應,確認無任何危險后,方可開車。
(2)輥筒預熱升溫要掌握溫升速度,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輥筒外部與室溫相一致,輥內突然通入高溫蒸汽,內外溫差可能在120℃以上,溫差造成輥筒應力可達到130.0~I 50.OMPa,這已超過鑄鐵的U.1= 140.OMPa。如再過早的加上膠料,在橫壓力的疊加作用下,輥簡非常容易受到破壞。為了安全起見,應當空車預熱,同時進行空車加油潤滑,升溫至或接近溫度設定值時再投料,需向操作人員突出強調。
三角包法:此法是將開煉機輥筒上的膠片橫向割斷,然后將膠片左右交替向中央折疊起來,在前輥上打成三角形的膠包,再將膠包推入輥距中,如此反復幾次進行混煉。這種方法可獲得良好的分散效果,但勞動強度大,膠料不易散熱。為解決散熱問題,可分別向左、中、右各打一個三角包后落盤一次,進行降溫,如此反復進行。
八把刀法:這種方法是將膠料在輥筒上左右交叉打卷使之混合均勻。操作時一手持割膠刀按與輥筒水平線約成 75°或 105° 的斜角進行割膠,另一手扶住膠卷使之與輥筒水平線約成 150 °或 165°斜角借助輥筒的轉動進行打卷,待膠卷達半輥寬度時,將膠卷甩到另一邊。如此反復左右交叉打卷,左右搗膠,進行 8 次。這種搗煉方法勞動強度也較大,也不利于散熱,可連打四個卷后落盤一次,進行散熱。嚴禁打通卷。
開煉機設有緊急制動,通常情況下當發(fā)生緊急事故時,拉動拉桿,機器立即制動,安全可靠。開放式捏煉機采用手動調距調節(jié)輥筒間距,操作方便。開放式捏煉機設有刀和卷取裝置,此時可以將料從卷輥上取下。開煉機煉膠與密煉機煉膠是有很多不同的,這并不單單是什么降低勞動強度以及操作條件好等方面。告訴你們,如果密煉工藝沒有設計好的話,工人是寧愿開煉機煉膠的,因為容易操作,已經很熟練了,煉出來的膠基本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