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樹在2 至3 齡即可砍伐其樹皮,一般在春季、秋季或冬季砍伐,所以當?shù)赜写簶?、秋構、冬構幾種稱呼,每棵樹的砍伐周期是兩年。我們主要考察了六合靈地村,但對木禾村、地基蜜村也進行了一些調(diào)查,這些地區(qū)太偏僻,外人進入,當?shù)丶埞ξ覀儤O為歡迎。在靈地村,晚上住宿在64 歲的高祖珍先生家,與這位對白棉紙極為熟悉的老紙工徹夜交談。白天,我們直接參加了白棉紙的生產(chǎn)過程,邊干邊記。7)二次蒸煮把紙料再放入蒸煮鍋中,頂上再蓋上灶灰,加柴燃燒作第二次蒸煮,3個晝夜后頂上的灶灰變?yōu)辄S色,紙料則變成灰白色。據(jù)我們的直接調(diào)查,白棉紙土法生產(chǎn)工藝流程為:浸泡———加石灰———蒸煮———去灰———壓榨———抹灰———二次蒸煮———洗滌———舂碓———加藥———撈紙———榨水———揭坑———裁齊


10) 調(diào)合 把制成的纖維料放在撈槽中,用清水調(diào)合沙松樹根作為紙藥,用木棍攪拌均勻,并隨時加添新料。11) 撈紙 此時用竹簾撈紙,撈紙時雙手持竹簾,壓緊竹簾的邊柱,先左右平移(此處與白棉紙的向內(nèi)送不同) ,晃動兩次,再平抬起,拆下邊柱后,取下紙簾,然后把紙扣在旁邊的木凳上。12) 榨壓 在濕紙上加是木頭,先用人力榨,榨至人力無法再緊狀態(tài)為止,以后再加鋼絲鉸緊,經(jīng)過幾小時,紙的厚度為原厚的三分之一,即可取出紙。13) 炕干 同制白棉紙步驟。2)加石灰把竹料捆成約30-40CM的一束,涂上石灰漿,堆放15至20天,進行半熟料堆集發(fā)酵。





臨摹印稿
初學篆刻我們都建議先從漢印臨起,打好基本功。先找到需要臨的漢印作品,然后將拷貝紙直接覆在漢印作品上面,拷貝紙較薄且透明,透過拷貝紙還是能很清楚的看到印稿的線條,用鉛筆將印的輪廓依樣畫出(如白文印可以用“雙鉤法”),然后將拷貝紙從漢印作品上移開,用毛筆填充線條,等描好印稿后,再用水印上石的方法,將印稿水渡到印面上。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