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車鏜銑刨磨鉆等機床的歷史故事
鏜床
門制造機器的行家里手,但他們卻能制造各種各樣的手工器具,例如刀、鋸、針、鉆、錐、磨以及軸類、套類、齒輪類、床架類等等,其實機器就是由這些零部件組裝而成的。
1、最早的鏜床設計者——達·芬奇鏜床被稱為“機械之母”。說起鏜床,還先得說說達·芬奇。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最早用于金屬加工的鏜床的設計者。他設計的鏜床是以水力或腳踏板作為動力,鏜削的工具緊貼著工件旋轉,工件則固定在用起重機帶動的移動臺上。1540年,另一位畫家畫了一幅《火工術》的畫,也有同樣的鏜床圖,那時的鏜床專門用來對中空鑄件進行精加工。工作時刀具旋轉,工件移動,工件也可以固定,但此時旋轉的刀具還必須移動。
2、為大炮炮筒加工而誕生的一臺鏜床(威爾金森,1775年)到了17世紀,由于軍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如何制造出大炮的炮筒成了人們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世界上一臺真正的鏜床是1775年由威爾金森發(fā)明的。其實,確切地說,威爾金森的鏜床是一種能夠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鉆孔機,它是一種空心圓筒形鏜桿,兩端都安裝在軸承上。
1728年,威爾金森出生在美國,在他20歲時,遷到斯塔福德郡,建造了比爾斯頓的一座煉鐵爐。因此,人稱威爾金森為“斯塔福德郡的鐵匠大師”。
1775年,47歲的威爾金森在他父親的工廠里經(jīng)過不斷努力,終于制造出了這種能以罕見的精度鉆大炮炮筒的新機器。有意思的是,1808年威爾金森去世以后,他就葬在自己設計的鑄鐵棺內。
3、鏜床為瓦特的蒸汽機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沒有蒸汽機的話,當時就不可能出現(xiàn)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浪潮。而蒸汽機自身的發(fā)展和應用,除了必要的社會機遇之外,技術上的一些前提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制造蒸汽機的零部件,遠不像木匠削木頭那么容易,要把金屬制成一些特殊形狀,而且加工的精度要求又高,沒有相應的技術設備是做不到的。比如說,制造蒸汽機的汽缸和活塞,活塞制造過程中所要求的外徑的精度,可以從外面邊量尺寸邊進行切削,但要滿足汽缸內徑的精度要求,采用一般加工方法就不容易做到了。銑頭在使用中可以通過一個過渡連接墊與機床連接,可能很多用戶會擔心機床接口與銑頭接口不搭配等問題,其實這完全可以放心,用戶可以按照機床接口尺寸進行定做。
斯密頓是十八世紀最的機械技師。斯密頓設計的水車、風車設備達43件之多。在制作蒸汽機時,斯密頓最感棘手的是加工汽缸。要想將一個大型的汽缸內圓加工成圓形,是相當困難的。為此,斯密頓在卡倫鐵工廠制作了一臺切削汽缸內圓用的特殊機床。用水車作動力驅動的這種鏜床,在其長軸的前端安裝上刀具,這種刀具可以在汽缸內轉動,以此就可以加工其內圓。由于刀具安裝在長軸的前端,就會出現(xiàn)軸的撓度等問題,所以,要想加工出真正圓形的汽缸是十分困難的。2、雙輸出銑頭—該銑頭采用雙向輸出,且雙向的同心精度、垂直精度較佳,可以很好地解決使用者在需求高精度時手動轉角度、打表校正的麻煩,避免重復誤差,提高生產(chǎn)加工效率和精度。為此,斯密頓不得不多次改變汽缸的位置進行加工。
對于這個難題,威爾金森于1774年發(fā)明的鏜床起了很大的作用。這種鏜床利用水輪使材料圓筒旋轉,并使其對準中心固定的刀具推進,由于刀具與材料之間有相對運動,材料就被鏜出度很高的圓柱形孔洞。當時、用鏜床做出直徑為72英寸的汽缸,誤差不超過六便士的厚度。用現(xiàn)代技術衡量,這是個很大的誤差,但在當時的條件下,能達到這個水平,已經(jīng)是很不簡單了。在一般的機器制造中,機床所擔負的加工工作量占機器總制造工作量的40%-60%,機床在國民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但是,威爾金森的這項發(fā)明沒有申請專利保護,人們紛紛仿造它,安裝它。1802年,瓦特也在書中談到了威爾金森的這項發(fā)明,并在他的索霍鐵工廠里進行。以后,瓦特在制造蒸汽機的汽缸和活塞時,也應用了威爾金森這架神奇的機器。原來,對活塞來說,可以在外面一邊量著尺寸,一邊進行切削,但對汽缸就不那么簡單了,非用鏜床不可。當時,瓦特就是利用水輪使金屬圓筒旋轉,讓中心固定的刀具向前推進,用以切削圓筒內部,結果,直徑75英寸的汽缸,誤差還不到一個的厚度,這在當對是很先進的了。4、1797年英國人莫茲利發(fā)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
4、工作臺升降式鏜床誕生(赫頓,1885年)在以后的幾十年間,人們對威爾金森的鏜床作了許多改進。1885年,英國的赫頓制造了工作臺升降式鏜床,這已成為了現(xiàn)代鏜床的雛型。
龍門加工中心主傳動系統(tǒng)和滑枕結構優(yōu)化設計機床原滑枕主傳動設計及分析
滑枕主傳動部件是影響龍門五面加工中心整機切削性能、強度、剛性和熱平衡的關鍵部件。滑枕是主傳動部件的關鍵零件,其結構與工藝性將直接影響主傳動部件的性能,其作用是把主軸電機和主軸連接起來并作Z向進給運動,在機床加工過程中,滑枕既要承擔自身的質量,還要承受主電機及減速箱的質量,為了實現(xiàn)機床快速平穩(wěn)地運動,滑枕必須保持很好的動態(tài)特性。在車床上還可用鉆頭、擴孔鉆、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
?。?)原滑枕主傳動設計及工藝性分析。如圖2所示為龍門加工中心原滑枕主傳動系統(tǒng)。主軸伺服電動機1與方滑枕鏜銑頭主傳動ZF減速箱2組配,ZF減速箱與滑枕采用分離式設計結構,ZF減速箱置于滑枕頂端,通過兩根傳動軸5、9和中間花鍵軸套7及聯(lián)軸器3、11將ZF減速箱的動力傳遞給立臥鏜銑頭主軸12,驅動刀具完成切削運動。間單的說,頭是頭基本上可以轉任何角度,對工件多面多方位加工,而分度頭只是工件在轉,一把只能加工小的工件,而加工的范圍也是有限的,只能加工旋轉軸方向的平面。
由圖2可見,兩傳動軸5與9必須通過4、6、8、10共4組軸承支撐,滑枕零件傳動軸孔多為深軸孔,加工精度特別是平行度、孔距和孔徑較難保證,易造成傳動鏈松垮,減弱傳動剛性,增大切削噪聲。此外,長軸孔不易裝配,裝配質量穩(wěn)定性、可靠性不高,影響傳動剛性。如何發(fā)揮鏜銑頭的優(yōu)勢鏜銑頭安裝在銑床主軸連接用于驅動刀,旋轉機械部件,通過銑頭銑刀驅動可以正常運作,最終完成復雜的操作,銑削工作中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
景瑞機械技術優(yōu)點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優(yōu)點在于:方滑枕萬向側銑頭具備C軸自 動轉位功能,C軸自動轉位機構結構緊湊,通過拉頭油缸中位功能,使得上下牙盤脫開,再利 用轉位內齒輪和轉位外齒輪的嚙合實現(xiàn)自動轉位,自動化程度較高,解決了以往側銑頭的C 軸無法轉位的缺陷,填補了以往加工一些復雜零件特別是需要進入深腔實現(xiàn)多角度加工的 零件加工領域的空白。與傳統(tǒng)的金屬傳動軸相比,具有輕質高效、低振動、低噪聲、易維修及節(jié)約能源等特點。
在側銑頭的C軸自動轉位功能的基礎上,還可進一步實現(xiàn)A軸手動轉位功 能,進一步拓展側銑頭的加工范圍。A軸手動轉位鎖定機構設計巧妙,只需要松開de 鎖緊的螺 母和第五壓蓋,旋松螺紋套至一定高度使得左右牙盤脫開,通過旋轉轉位小齒輪就能使主 軸箱整體旋轉,A軸手動轉位相對于以往那些手動轉位的附件頭來說更加省力,同時也更加 安全可靠;5.主軸前后軸承的潤滑均采用1號合成鈉基脂,在裝配和維修時,必須在軸承處涂上適量鈉基脂,以保證正常運轉。相對于那些依靠力矩電機或者渦輪蝸桿的附件頭來說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萬 向側銑頭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