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湖南衡山魁星閣
在湖南衡山南岳大廟內(nèi),有一個魁星閣,里面供奉著一位赤發(fā)藍面、怒目獠牙的神。這位神立于鰲頭之上,一只手捧斗,另一只手執(zhí)筆,一只腳向后翹起如大彎鉤,他就是聞名天下的魁星神。
魁星,又稱奎星。宄其源,與古代奎宿崇拜有密切的關(guān)系。奎宿為星官的名稱,又叫“天豕”、“封豕”。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七宿中的一宿。奎星共有十六顆,包括星女座九顆星和雙魚座七顆星,古人認為他是主管文運的神,遂對其加以崇拜。清代學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所謂“五經(jīng)”,就是《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家崇奉的五部經(jīng)書?!甭砸娮钥木売伞!队窈椒枯嬝龝匪嫛犊冀?jīng)授神契》云:“奎主文章?!敝傅囊彩沁@位星神。東漢宋均對此注曰:“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可見,在東漢時,已有“奎主文章”的信仰,并常以“奎”稱文章、文運,如稱秘書監(jiān)為“奎府”,稱皇帝寫的字為“奎書”、“奎章”。
江西三清山魁星殿
坐落于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三清山三清宮牌坊前臺階下甬道西側(cè),與靈官殿正對面。面寬1.28米,進深0.78米,
脊高2.08米,仿木斗拱結(jié)構(gòu)微形構(gòu)建。殿額上刻“魁星殿”三字,殿頂正脊兩端魚龍吻,中置葫蘆,古樸粗獷??潜緸榭?,奎星為魁星,據(jù)道教典籍是“世俗奉奎星,誤奎作魁!”于是就以“魁”字取象,塑造鬼舉足踢斗的形狀,名為“魁星踢斗”,為文運之兆?!胺卜钗牟劬?,必兼祀魁星也。這位神立于鰲頭之上,一只手捧斗,另一只手執(zhí)筆,一只腳向后翹起如大彎鉤,他就是聞名天下的魁星神。”道教仙境三清山在三清宮前設(shè)有魁星殿,其形制與他處迥異,殿內(nèi)魁星塑像并非是鬼形的神像,而是威武的人形神像,不但不是反手持筆踢斗,而是左手垂于腰側(cè),虎口朝前橫執(zhí)一束書簡,象征“文”,尤為特別的是右手屈于胸前,虎口向上手握一大塊圓頭玉圭,象征大圭。大圭者,“奎”也,即隱以魁星殿為奎星殿。
中正銅雕開光純銅魁星踢斗擺件魁星點斗擺設(shè)鼎金榜題名精品工藝
據(jù)說,魁星是奎星的誤傳,奎星是西方星宿,有16顆星。文昌星的崇拜遠遠早于奎星,七曲山文昌帝君已執(zhí)掌人間祿籍,作為'文昌化身'的魁星,就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給高中魁首的士子賜予富貴花了。這就是魁星左手執(zhí)'富貴花'的緣由。天地之間有一條永恒不變的法則:任何一件事、一個人、一個空間等都是有時運輪轉(zhuǎn)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古今莘莘學子都懷著敬畏之心,來瞻仰文昌祖庭的魁星。
傳說魁星右手那支筆是專門用來錄取科舉士子的,一旦點中就會文運、官運一起來。所以在科舉時代,讀書人就把魁星奉若神明,所謂'自古文章無憑據(jù),但愿魁星一點斗。'
魁星為什么站在鰲頭上?過去考中了狀元,就要進入皇宮,站在大鰲的頭上,接過皇帝的金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了。
在魁星樓的廊道上,掛滿了錦旗,這些錦旗,據(jù)說全是來這里祭拜魁星之后或金榜題名的香客們敬獻的。樓上塑有一座明清時的魁星神像,形象十分生動。望著這位過去掌讀書人命運神的得意形象,似乎可以想象到封建文人學士們在其腳下俯首低眉,誠惶誠恐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