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大克鼎
河北文祿銅鼎鑄造廠家是鑄銅雕塑銅鼎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者,寺廟銅雕鼎是銅鼎鑄造的專業(yè)廠家。擁有專業(yè)的設計師和雕塑專家,引進國外先進的鑄造技術(shù),開發(fā)出一系列的藝術(shù)性銅鼎??筛鶕?jù)客戶的需要設計鑄造各種規(guī)模的銅鼎。銅鼎并具有根據(jù)小樣放大的專業(yè)隊伍和先進的高技術(shù)設備。寺廟銅雕鼎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陜西扶風縣法門鎮(zhèn)任村出土。一番商量后,他們找來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貨”,打算賣掉。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鐘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wěn)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由于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huán)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鼎腹內(nèi)壁上銘文共28行290字,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內(nèi)容分為兩段: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贊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協(xié)王室,仁愛萬民,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奴隸、下層官吏和樂隊,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寺廟銅雕鼎
寺廟銅雕鼎中國成語中有鐘鳴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說,反映了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象征著團結(jié)、統(tǒng)一和,是代表和平、發(fā)展、昌盛的吉祥物。偽銹下面露出的是銅色,古銅銹下面則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銀白色的氧化膜。銅鼎,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一種禮器。在王墓出土了一套鼎,共九件,這套鼎又名升鼎,這九個鼎大小不一,依次縮小。寺廟銅雕鼎
當然銅鼎在風水中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其有藏風聚氣的作用,而風水就是需要這種聚氣的環(huán)境所以銅鼎在風水上對人十分的好。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shù),禮品銅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物品。因為銅鼎能聚氣而風水講究的是生活在有氣的環(huán)境中對人的身心健康 、性格運勢都能起到很好的幫助,當然運勢包括的那就多了,也包括財運在里面,而鼎不僅僅能藏風聚氣還能鎮(zhèn)宅邪。在古代鼎作為祭祀時承裝物品的工具,后來慢慢的就演變的在風水上就演變的具 有調(diào)節(jié)磁場的功能,所以鼎具有藏風聚氣、鎮(zhèn)宅的作用。
青銅器銅鼎鑄造是從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用來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重要的禮器之一。這件鼎為商代后期制品,至今器底仍保存有煙復。整體裝飾繁雜、精細,圓潤的鼎身配以圓渦紋、風鳥紋、蟬紋等紋樣,造型和裝飾協(xié)調(diào)自然,堪稱商代銅鼎中的佳作。古代銅鼎的使用時間非常的長,貫穿了整個青銅史,一般常塑造的有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在新石器時代使用陶鼎、黏土燒制的,夏商周是青銅時代,是夏商周各級的專用品。合金成分和鑄造技術(shù) 商代銅器的主要金屬成分是銅、錫和鉛,從測定結(jié)果看,各個時期的不同器物在合金比例上并不一致。商代早期的一件銅爵經(jīng)測定含銅92%,錫7%,而另一件錛則含銅98%,錫只有1%。盤龍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銅禮器中,有的含銅81~88%,錫5~8%,鉛1~6%;有的含銅71%,而鉛則高達21~24%。安陽殷墟西區(qū)出土的40多件標本,無論是禮器,都有銅、銅錫、銅鉛、銅錫鉛等4種情形,不過,就禮器而言,似乎年代愈晚,以鉛替錫的趨勢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