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耐瘠、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地緣或山坡均可栽培。對光照適應(yīng)范圍廣,可與較為高大的作物間作。黃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溫。忌土壤過濕或積水。旬均溫5℃以上時幼苗開始出土,葉片生長適溫為15℃~20℃;開花期要求較高溫度,20℃~25℃較為適宜。 [5] [6]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多分布于中國秦嶺以南、湖南、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甘肅、陜西、吉林、廣東與內(nèi)蒙古草原等地。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葉、薹稈和土壤中越冬,借風(fēng)雨傳播。田間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是每年黃花菜發(fā)生早的一種病害;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發(fā)病重,6月下旬停止蔓延。 [13] 防治方法: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施肥,增強(qiáng)植株抗病性;采摘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及時用50%速克靈可濕性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或36%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湖南省用三色粉(熟石灰、草木灰、20:10:1)在雨后噴撒,每畝45~60千克,兼有預(yù)防和治果。

黃花菜-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憂草。吳中書生謂之療愁。嵇康《養(yǎng)生論》云:“萱草忘憂”。(出《述異記》) 人們用來佐膳的黃花菜,學(xué)名為萱草。大約已栽種了兩千多年,是我國特有的土產(chǎn)。據(jù)《詩經(jīng)》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yuǎn)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借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蘇東坡曾賦日:“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愛心。白居易也有過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為他晚年的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予以勸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