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開松機三上四下牽伸機構及其工藝參數(shù)
為了同大牽伸細紗機配合紡制租、中號(低、中支)棉紗,選型時確定A453B型開松機的牽伸裝置采用三上四下前置式曲線牽仰,其結構如圖4-26所示。其工藝參數(shù)的調節(jié)列于表4-8。
A453B型開松機在選型鑒定時,曾用二併單粗的工藝紡28號(21英支)和14號(42英支)細紗,分別同大面積的二併二粗和三併二粗工藝作了紡紗質量的對比試驗(見表4-的,其結果證明A453B型開松機的三上四下牽伸在紡中號(中支)紗是高質量的,而且由于第H羅拉直徑為19毫米,可使前區(qū)握持距接近一般棉纖維的品質,挺度,因而其質量要比普通老機改造的牽伸裝置好。但在紡細號(細支)紗時質量還不夠理想,在潮濕季節(jié)加工細而長的纖維還容易繞第II羅拉。計算的條件是s平紋組織,開口轉子動程40毫米,開口角120°,閉口角120°,即總運動角=120° 120°=240°,按正置直動從動桿的凸輪來計算,將時間等分為24等分,相當于凸輪上每隔5。
三上四下牽伸裝置的牽伸能力一般在4~8倍以內。由于前牽仰區(qū)摩擦力界布置比輥合理,控制纖維運動良好,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后牽伸區(qū)第皿羅拉上有反包圍圓弧,同時中區(qū)沒有集棉作用,考慮不使須條過分擴散而削弱進入前區(qū)的后部摩擦力界強度和擴展幅度,后牽伸盡可能小一些。但當轉子到達桃1點時,這一作用力Po將通過M點,對凸輪的推動力矩就將等于零。當總牽伸比輥大時,為了減輕前區(qū)牽仰的負擔,則應適當提高一些后牽伸倍數(shù),常用的為1.3--1.6倍。
羅拉隔距應使鉗口握持距與纖維的長度相適應。喂人開松機三上四下牽伸裝置前區(qū)的纖維伸直度雖輥在併條機上的為好,但須條內的纖維卻少得多,為加強該區(qū)的摩擦力界,充分發(fā)揮曲線牽仲的性能,握持距輥併條機前區(qū)為小,一般為L 1--3毫米。搖架鎖緊機構是否能起到鎖'障的作用,快寇于各抒件周轉中心的分布位置。后區(qū)握持距為L 16--14毫米,同併條機后區(qū)差不多。由于開松機喂入和輸出紗條的寇量輥併條機輕得多,各區(qū)牽伸力都輥小,
且羅拉轉速又遠輥併條機為低,不易打滑,因而各列皮輯上的壓力可小一些。一般總壓力為30~37公斤/雙鍵,其中前應輥為12-15公斤/雙綻,大皮輥為10.--12公斤/雙鍵,后It輥為8.......10公斤/雙鍵。
開松機牽伸區(qū)內須條的摩擦力界分布
圖4-10為開松機羅拉鉗口下須條摩擦力界分布。下羅拉為鋼質羅拉,上羅拉為彈性皮輥。皮轆對須條加上壓力P后,在沿上下羅拉中心線。從圖上可以看到,囪兩只刀箱1、控制兩把豎鉤,相對地作上下運動。102上,須條內纖維間壓力大,纖維相對滑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或摩擦力強度也大,沿須條軸線方向向二邊逐漸減小。在ab線左方或cd線右方,皮貌對須條的壓力影響趨近于零,但因纖維間存在抱合力而仍有一定的摩擦力強度,如曲線m,所示。
在須條橫斷面上由于皮輥表面具有彈性,當皮輥受壓后,反輥表面變形,須條表面全被包圍,纖維也受到較大的壓力,故其橫向摩擦力界分布較為均勻。
在一個牽伸區(qū)內,兩對簡單羅拉各自形成的須條摩撼力界強度分布連貫起來,就構成牽伸區(qū)內須條的摩擦力界分布,如圖4-11所示。對于摩擦力界分布的討論,一般是指縱向摩擦力界分布。橫向摩擦力界分布要求均勻即可。
開松機摩擦力界分布隨下列因素而變化:
(1)壓力的影響:
開松機上羅拉的壓力P增加時,鉗口內纖維更有力地被壓緊,由于皮輥的變形以及須
條本身的變形,須條與上下羅拉接觸的邊緣點外移,摩擦力界的長度擴展,且摩擦力界分布的峰值也增大,如圖4-10中曲線m2所示。若加壓減小時,則產(chǎn)生與此相反的情況。
(2)開松機羅拉直徑的影響a羅拉直徑增大時,因為同樣的壓力P分配在較大的面積上,所以摩擦力界分布曲線的峰值減小,但分布的長度擴大,如圖4-10中曲線ma所示。
(3)紗條定量的影響g紗條定量(或號數(shù))加重,一般緊壓后須條的厚度與寬度均有所增加,此時摩擦力界分布曲線的長度擴大,但因須條單位面和、上的壓力減小,使摩擦力界分布的峰值降低。
牽伸區(qū)內須條中部摩擦力界的強度還因羅拉隔距的大小而有所不同L在隔距小時,其摩擦力界強度較強。
開松機加壓的設計計算
開松機單簧元件采用圓鋼絲螺旋壓縮彈簧較為普遍。一般都用I組炭素彈簧鋼絲冷饒,并經(jīng)回火處理,鋼絲直徑可視工作壓力的大小,在φ1.6-2.5毫米范圍內選擇。因而對日常運轉的機臺,建立輪試制度,及時校正粗紗張力和仰長,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必須防止在紡紗過程中"收放張力牙"。為提高承載能力,加壓彈簧必須在熱處理之后,進行24小時的強壓處理(壓縮到各圃密貼接觸)。
下面以TF18-115型揭架的中加壓彈簧為例,說明如何進行設計計算(參閱圖3-29)。
設計步驟:
(1)確定開松機加壓彈簧的工作高度和加壓點位置:
主要按紡紡工藝要求的隔距、加壓和機構上安排的可能性確定合適的尺寸.開始可以初始一個數(shù)值,然后送行計算校核,后修改確定.本例由于前、后皮輥小隔臣的限制,中加壓桿與搖架頂面傾斜
3.開松機鎖緊機構的設計
搖架鎖緊機構的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s卸壓后掀趣的定位角度,加壓卸壓操作力,鎖緊機構的牢固性,鎖緊機鞠的調節(jié)環(huán)節(jié)、搖架外形尺寸的限制等.下面TFIB-1l5型搖架為倒,具體分析前兩個問題。
(1)掀起定位角度。單純從四連桿機構來分析,如圖2-33所示,若DC為剛體,又設ABCD為鎖緊位置,則搖架極限掀起位置AD'C'D的角度為,ao是加壓狀態(tài)時AB和AD的夾角,a1是B'C'D三點在一直線位置時AB'和AD的夾角。增大a1或減小的都可以增加a值,但實際上還要考慮在搖架掀起后子柄糊撼架體之間必須維持一定角度,以便于操作,搖架外形尺寸也有一截限制等等。再看余弦加速運動,它就是簡諧運動,其運動方程式是g開松機余弦加速運動的產(chǎn)線見圖8-1S(乙),其橫坐標為運動幽線函數(shù)的角度,即扣jfat(弧度)。PK402型和F65-1型錦架的實際掀趨角度只能在40、左右。對予TF18-115型搖架來說,己如前述,在卸壓后各桿件不在再成為四連桿機構,搖架體和手柄的運動不受四連桿機構牽制,故搖架掀起角度就可以按需要確定,如規(guī)定為50°、110°兩檔(見圖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