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青島棧橋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1兵駐扎青島,為便于部1隊軍1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
光緒二十年(1894年5月29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折:'登州總兵章高元,承辦各臺基址已具,道員龔照玙又于青島前建設(shè)大鐵碼頭一座,現(xiàn)擬于鐵碼頭后建造水1雷營,緊扼口門現(xiàn)辦煙臺、膠州兩海口防務(wù),事同一律,宜各設(shè)水1雷兵營,各制下雷輪船一艘。189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山東巡撫張曜的陪同下來當時的膠澳視察,回京后果斷向清廷提議應(yīng)在青島口一帶設(shè)防。
小青島1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它于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是青島市重點保護文1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內(nèi)裝有水晶棱鏡鑲成的反射鏡,并以牛眼形旋轉(zhuǎn)式閃光燈發(fā)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制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有"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只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它與棧橋一起,被視為青島市的主要標志。有'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