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除通道不同外,M.2的接口寬度也不同,但長度有2242,2260和2280三種,PCB越長,顆粒越多,容量越大,主要看主板M.2支持什么規(guī)格,目前常用的規(guī)格是2280。
在接口上,M.2接口固態(tài)硬盤無疑更好,體積輕,可以靈活接入各種超極本。然而,主板需要支持M.2接口。購買M.2接口固態(tài)硬盤時,需要注意走什么通道,是PCI-E還是SATA通道。注意速度,優(yōu)先選擇PCI-E通道。畢竟走SATA通道的M.2接口固態(tài)硬盤和普通SATA接口固態(tài)速度差別不大。
廣州蘇盈電子科技-H5.3KEY槽生產廠家
M.2接口固態(tài)硬盤將是未來的趨勢,尤其是M.2NVMe固態(tài)硬盤。但對一般用戶而言,普通SATA接口固態(tài)和M.2接口走SATA通道通道的固態(tài)已經能夠滿足大眾的需求。建議M.2NVMe追求性能,當然價格更貴。
M.2接口,原名NGFF,全名NextGenerationFormFactor,比mSATA硬盤還要小,基本長寬只有22x42,單面厚度2.75mm,雙面閃存布局只有3.85mm厚,但M.2具有豐富的可擴展性,可達110mm,可提高SSD容量。
M.2接口可以同時支持SATA和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早期的M.2接口使用PCI-E2.0x2通道,理論帶寬為10Gbps。但在9系和100系芯片組之后,M.2接口現在完全轉向PCI-E3.0x4通道,理論帶寬達到32Gbps,遠高于之前的水平,大大提高了SSD的性能潛力。M.2接口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總集。我們常見的M.2硬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據類型和用途的不同,它可以分為A/B/C/D/E/F/G/H/J/K/L/M,其中A和E常用于WiFI/BT無線模塊、NFC模塊、WiGig模塊等。B和M可以用于SSD,而我們常見的2242/2260/2280/22110。
原機主板沒有任何固態(tài)硬盤接口,那么我們只能拆掉原機的機械硬盤來滿足固態(tài)硬盤的需求。假如你的光驅是真的,里面有接口的那就可以全買光驅支架,再將固態(tài)硬盤插入支架后再插入電腦中,這樣原機的機械硬盤就不用拆掉了。
主機上自帶M2-PCI-E接口的話,那你就選M2-2280系列的固態(tài)硬盤吧,目前無論是臺式機的新主板還是筆記本的新主板都是支持M2接口的,如果主板自帶M2-PCI-E接口,那你還是選擇M2-2280系列固態(tài)硬盤吧,因為M2固態(tài)硬盤所支持的是M2接口,因為M2固態(tài)硬盤的整體性能更佳。
普通的H310個別型號會有一個半速M2插槽,而H410主板有全速M2插槽,B365有兩個M2插槽。散熱器側吹,同時具有獨立顯卡,此時M2固態(tài)顯卡安裝在顯卡下方,
閃存的傳輸速度大大超過了SATA接口所能達到的極限。目前,市場上速度快的M.2硬盤采用PCI-E3.0X4接口標準,理論速度可達4GB每秒,并將進一步提高。
而對于Socket3接口,支持PCIeX4通道,在PCIe3.0標準下理論速度為4GB/S,這是目前絕大多數PCIeSSD所能達到的速度。
由于主板自帶M2插槽有全速和半速之分,我們選擇固態(tài)M2時,對于NVME固態(tài)硬盤也要根據需求和成本進行選擇。全固體速度裝在半速槽中也是一種浪費。特別是固態(tài)硬盤。但對普通用戶而言,普通SATA接口固態(tài)和M.2接口,走SATA通道固態(tài)電路已能滿足大眾需求,追求性能推薦M.2NVMe,當然價格更貴一些。可以說每一款主板都有SATA接口,目前版本是SATA3.0,機械硬盤也采用這種接口。當前SATA3.0通道的傳輸速率是6Gbps,實際速度是560MB/s。
固態(tài)硬盤相比,它只有PCI-E通道,與普通SATA固態(tài)硬盤相比,它只有6G帶寬,與普通SATA固態(tài)硬盤相比,它只是接口不同而已。除了通道不同外,還有尺寸差異,M.2的接口寬度是一致的,但現在有一種體積更小、傳輸速度更快的NGFF接口,NGFF又稱為M2,Intel為超極本量身訂做的新一代接口標準,其尺寸僅為42mmX22mm,單面布置NAND顆粒的話厚度為3.85mm,而目前mSATA接口的SSD尺寸為51mmX22mm。NGFF接口比mSATA更小,更節(jié)省空間。標準SSD可以通過增加長度來提高容量,寬度、厚度相同,只是長度不同。
M2插槽,讓用戶可以很容易地選擇NVME固態(tài)硬盤。普通的H310個別型號會有一個半速M2插槽,而H410主板有全速M2插槽,B365有兩個M2插槽。硬盤的測試速度有時會受到一些服務、啟動選項和個人使用的影響。與測試速度完全相同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只要相對接近。如果沒有硬盤盒,有了ORICOM2P2-C3-C等小巧便攜的M.2硬盤盒,隨時閱讀M.2SD硬盤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