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銅——人類的伙伴
銅簡直就是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萬用金屬,它與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相關。人類的許多早期工具和都是用銅制成的。它的拉丁名字“cuprum”起源于一個叫做Cyprus的地方,這是一個銅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人們用島的名字的縮寫Cu來給這種金屬材料命名,于是銅便有了現(xiàn)在的代號。
銅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被大量應用于建筑結構當中,作為傳輸電力的載體,另外,幾千年來它還一直被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作為制作身體裝飾品的原材料。從簡單的譯碼傳輸,到后來在復雜的現(xiàn)代通訊應用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種具有延展性、橘紅色的金屬一路伴隨著我們發(fā)展進步。
材料特性:很好的防腐蝕性、的導熱、導電性能、堅硬、柔韌、具延展性、拋光后、效果獨特。
典型用途: 電線、發(fā)動機線圈、印刷電路、屋面材料、管道材料、加熱材料、首飾、炊具。它也是制作青銅的主要合金成分之一。
19世紀工業(yè)革命以來,為了適應耐磨耐高溫、耐酸堿腐蝕和高強度、高硬度等特殊要求,人們需要不斷開發(fā)各種特殊合金材料以滿足需求,然而這些合金材料往往成本高昂,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難以同時滿足整體和表面的性能要求。金屬材料服役時不可避免的與環(huán)境相接處,而與環(huán)境真正接觸的是金屬表面,如各種機械零件和工程構件,甚至體內植入材料等。當金屬表面發(fā)生破壞或失效,將嚴重影響其服役效果和使用壽命。1983年英格蘭伯明翰大學湯·貝爾提出表面工程的概念,利用量材料對金屬基體表面進行改性處理,使金屬表面得到保護和強化,解決單一材料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裝飾性
金屬材料由于本身特性,會隨著時間、環(huán)境的變化產生銹蝕等變化,失去金屬本身的光澤。表面處理可賦予金屬材料表面一定的光亮度、色彩度和花紋圖案,對金屬表面起到美化效果。如激光雕刻、光化學腐蝕、金屬壓花以及各種表面噴涂等。甚至在一些特殊的金屬裝備表面可以應用表面處理技術,使其表面有效消除反光或吸收光線以利于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