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芒針介紹
芒針毫針加長后稱做芒針,因其形似麥芒而得名。系沈金山于解放前創(chuàng)制。其針形如毫針,針身長5寸、7寸、8寸、1尺、1.5尺、2尺、2.5尺、3尺不等。粗細型號有28、29、30、31、32等號??梢愿鶕?jù)病情需要、取穴不同而選用。其進針方法不同于毫針,必須雙手操作,右手拇、中、食指捏持針柄,做捻轉(zhuǎn)手法,左拇、食指捏持近尖的一端之針體,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緊貼皮膚,選定所針穴位,徐徐刺入九針、捻進,直到有針感為止。亦可以做各種運針手法,其針次角度、方向、深度均隨病情需要及所取穴位之不同而定。久病、體虛、孕婦、過敏體質(zhì)及小兒禁用此針。
注射針操作程序
1.取與玻璃針管分離后的本品適量,置剛性試驗儀器[能通過施力推桿大至 60N (精度為:±0.1N) 的力, 向下垂直作用在針管上。
2施力推桿的下端由一個互成 60° 夾角的模形和曲率半徑為 lmm 的圓柱面組成,其推桿寬度至少 5mm。
3按如下要求調(diào)整針管和剛性試驗儀: 使跨距為下表中被測針管規(guī)格相對應的數(shù)值;
4使施力推桿的端部表面位于跨距的中心。
?靜脈采血針取血次序
血培養(yǎng)管→無防腐劑管(白帽子)適當營養(yǎng)元素或獨特新項目→凝血功能新項目管(藍帽)→血沉管(黑管)→血細胞管(紅帽或黃帽)→肝素血液管(綠帽子)→EDTA管(紫帽)→抑止血糖酵解管(灰帽)→選用注射針收集血培養(yǎng)時,厭氧發(fā)酵瓶優(yōu)先選擇。
標明:一次性采血針頭分直針和帶蝶翼的針管,特殊情況選用蝶翼方法取血時,且無血培養(yǎng)和營養(yǎng)元素等獨特新項目時,開始的那管為白帽子管,做為丟掉管。(但在臨床醫(yī)學里將一管血丟掉,較為難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