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啤酒廢水處理工藝中,IC技術應用得較多,目前我國已有3家啤酒廠引進了此工藝。從運行結果看,IC工藝容積負荷(以COD計)可達15~30 kg/(m3?d),停留時間2~4.2 h,COD去除率ηCOD>75%[9];而UASB反應器容積負荷僅有4~7 kg/(m3?d),停留時間近10 h[3]。IC反應器,即內(nèi)循環(huán)厭氧反應器,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lián)而成。其由上下兩個反應室組成。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時,其進水負荷可提高至35~50kgCOD/(m3?d)。要改善傳質(zhì)效果,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負荷和表面產(chǎn)氣負荷[4]。然而高負荷產(chǎn)生的劇烈攪動又會使反應器內(nèi)污泥處于完全膨脹狀態(tài),使原本SRT>HRT向SRT=HRT方向轉(zhuǎn)變,污泥過量流失,處理效果變差。
厭氧顆粒污泥基于上世紀80年代初發(fā)展起來的生物顆粒污泥技術,是在高的水力剪切下,由產(chǎn)菌、產(chǎn)菌以及水解發(fā)酵菌等構成的,沉降性優(yōu)于活性污泥絮體的自凝聚體。接種后應該保持相對較低的上升流速,待顆粒污泥沉降速度提高后,再逐步增加水力負荷和容積負荷。對于含鈣較高的廢水,由于顆粒無機化較嚴重,顆粒的比重較大,沉降性能非常好。顆粒污泥形成的原因必定是微生物互利共生作用的結果,每一個污泥顆粒都是一個或者許多個微小的“生態(tài)群落”,不同類型的微生物之間通過“相互吸引”“相互追求來”來形成聚集體-顆粒。
同樣以IC反應器為例,對于產(chǎn)活性正常的厭氧污泥來說,通常污泥負荷的佳范圍為0.2-0.4kgSCOD/kgVS.d,大的污泥負荷則不宜高于0.55kgSCOD/kgVS.d,當然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水質(zhì),其佳和大的負荷范圍會有所差異。厭氧顆粒污泥可以做其它新建厭氧處理的接種污泥,還有就是接種,在厭氧的環(huán)境中對水質(zhì)進行處理。污泥的厭氧消化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經(jīng)過水解、酸化、產(chǎn)等過程,將污泥中的大部分固體有機物水解、液化后并終分解掉的過程。接種后應該保持相對較低的上升流速,待顆粒污泥沉降速度提高后,再逐步增加水力負荷和容積負荷。對于含鈣較高的廢水,由于顆粒無機化較嚴重,顆粒的比重較大,沉降性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