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兩種澆注系統(tǒng)應用對比分析
兩種澆注系統(tǒng)應用對比分析 兩種澆注系統(tǒng)應用對比分析 產品為轎車兩側可移動反光鏡基座(支承板)。用了兩種澆注系統(tǒng),兩套模具依次在一臺French(630 kN)壓鑄機上壓鑄,采用同樣的壓鑄參數(shù),比較的效果如下: 1)錐形澆道充型時間比扇形澆道充型時間降低了20%,可能是由于錐形澆道分支澆口使金屬液快速而均勻充填型腔。 2)錐形澆道澆注系統(tǒng)耗用金屬比扇形澆道澆注系統(tǒng)耗用金屬下降了45%,因節(jié)省金屬消耗而降低了成本。 3)錐形澆道的投影面積比扇形澆道的投影面積下降了10%,更能發(fā)揮壓力的作用。 4)錐形澆道能提高鑄件表面質量。
腐蝕工藝往往被忽視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鍍前處理 一般認為,鍍層結合力不良首先是由于鍍前的除油不徹底所造成的。但是,對鋅合金壓鑄件來說,其另一個重要的、往往被忽視的原因則是由于鍍前腐蝕工藝的選擇和操作不當。 實踐證明,由于鋅合金壓鑄件在壓鑄加工過程中因金屬受熱而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層結構較為致密的氧化層,鍍前必須將其除去已顯露出基體金屬結晶組織,才可能確保鍍層有良好的結合力通常采用2%~3%的或1%~3%與3%~5%硫酸的混合液進行腐蝕處理。這兩種工藝均可較順利地除去氧化層。但是,由于鋅合金壓鑄件的表面層結晶組織較為致密,而處于表面層下的結構則是較疏松的結晶、氣孔、喪渣較多。譽格在生產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上述兩種腐蝕液與鋅臺金的化學反應較強烈,操作時對腐蝕處理的時間控制要求較嚴格,時間過短,氧化膜不能徹底地被除去,將引起鍍層結合不良;時問稍長則告使基體金屬的表面致密層遭受過腐蝕,而暴露出處于致密層下的疏松層,并使腐蝕液滲入該疏松層的孔隙中,給以后的預鍍、電鍍層留下了起泡、脫落和在基體金屬內部繼續(xù)腐蝕等隱患。這就是腐蝕工藝往往被忽視而造成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