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大鍋內(nèi)湯汁翻滾、餐桌前口水涌動,入口先是胡椒的香氣,一下子從鼻孔沖到頭頂,也瞬間沖散了一夜的睡意。不知道是因為燙還是因為辣,你能清晰的感受到它順著食道滑下去的軌跡,牛羊湯溫補(bǔ),配上香料疏通,一碗胡辣湯下肚全身毛孔被打開,就好像被打通了,通體舒暢,酣暢淋漓。很多人認(rèn)為,周口西華縣的逍遙鎮(zhèn)和漯河舞陽縣的北舞渡,是胡辣湯的兩個地理源頭,而其起源傳說,又有“富貴源頭說”和“民間源頭說”兩種,但你有沒有想過,河南人民選擇胡辣湯,其實是“一帶一路”選擇河南的結(jié)果。
那隔著瓷碗就能感受到的溫度,讓人忍不住松手,勺子太小沒過癮,端起來又是咕咚一大口。
而“糊”與“胡”的一字之差,構(gòu)成了陜西糊辣湯與河南胡辣湯根本的區(qū)別。更講究一點的,配上一個臘牛肉夾饃,那就不是“嘹”字能概括的了。
如果說,陜西本土的肉丸糊辣湯喝出了西北漢子的胸中的豪氣,那么,發(fā)軔于道北的肉丁胡辣湯則承載了一種老派中原人的故土難離。始于宋朝的胡辣湯,在河南有西華逍遙鎮(zhèn)、漯河北舞渡、淮陽朱家、開封素胡辣湯等多個流派。有人喜歡辣的,有人喜歡咸的,有人喜歡稠的,有人喜歡清淡的,還有人喜歡放蔥花的,不過好在無論你是哪種偏好,在河南都能找到愛的那一碗。河南是個神奇的地方,好像什么東西都能兩摻,胡辣湯豆腐腦、土豆粉刀削面。
胡辣湯的起源,大約是小吃酸辣湯和肉粥的結(jié)合。鍋內(nèi)燒沸后,將洗面筋沉淀的面芡(將上面的清水瀝去)攪成稀糊,徐徐勾入鍋內(nèi),邊勾邊用搟杖攪動,待其稀稠均勻。酸辣湯有著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使得口感和營養(yǎng)更加豐富,也更適應(yīng)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
《太平和惠民劑局方》等宋時流行的著作都認(rèn)為,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有益,因此胡辣湯里還佐以生姜、胡椒、八角、等調(diào)料辛香,舒肝醒脾。酸辣爽口的胡辣湯這就誕生了。
時至今日,胡辣湯的配方在一代代好吃者手中改進(jìn),越發(fā)地味美湯鮮,肉爛綿口,辣而鮮美。家常做起來也是的冬春美食,暖暖地很貼心~
放的東西不一樣,味道上自然也有差別。逍遙鎮(zhèn)的湯有很濃的胡椒味,一碗湯下肚,七竅開了六竅,汗毛都要張開了;也有受不住辣的,喝一口湯,就得猛灌一口水緩緩勁兒。
北舞渡的湯則溫柔許多,它更加綿潤,每一種配料的味道都不突出,熬在一起,卻把肉湯的味道襯托了出來。逍遙鎮(zhèn)走的是爽口提勁兒的路子,像少林剛猛的硬功;而北舞渡則主打五味調(diào)和,與武當(dāng)張真人練的太極一樣,講究平衡和協(xié)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