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據(jù)史料記載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規(guī)模茶作坊進行商品茉莉花茶生產(chǎn)。茶葉是一種疏松多孔結構的物質,這些孔隙與外界相通,具有極強的吸附性。當時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運銷華北,特別是津、京地區(qū),走海路由福州運至天津,轉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愛。因此說福州是中國茉莉花茶的發(fā)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場,有市場就有買賣,這時北京涌現(xiàn)出不少茶莊,“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韻味。
春暖、夏熱、秋燥、冬寒,一年中四季變化明顯,而講究的人,會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特征來選擇手中的那杯茶,以順應身體機能的變化。實踐證明,輕壓花,異味消除少,重壓花,異味消除多,其作用是顯著的。茶是一杯飲料,更是一種文化,手中一杯茶,可清天地心。數(shù)千年飲茶史講究的就是那個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是一年之始也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但是,還有一句話“春困秋乏夏打盹”,此時正值自然界中陽氣生1發(fā)、生機勃勃的時節(jié),但很多人卻提不起精神,疲乏無力地鬧起了春困。
有的地方不通花。高1檔茶坯,為增加花香濃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藝與以上基本相同,僅用花量和溫度、時間、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但試驗證明,壓花進行通花比不通花好。經(jīng)壓花后起花分出的花渣,稱殘花渣。殘花渣另作其它處理,有時處理得好,還可重復利用一次。打底,在窨花或提花時,配用少量第二種鮮花一起窨制,稱為打底。目的是調和香型,襯托主導花香,制造花茶。在窨制工藝中,除了要注意選擇能襯托花香的茶坯,能產(chǎn)生茶味花香相調諧的香花外,還需注意兩種香花的搭配使用,使主導花香有更為鮮濃幽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