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目前,鋼結構的加固方法可歸納如下:
1)增加構件截面法(如粘鋼法);2)改善結構應力系統(tǒng)(如增加梁、柱等));3)預應力技術加固方法。
常用的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有:增加截面高度、加厚翼緣板、將工字形截面改為箱形截面等。單個基礎的每側應鉆不少于2個孔,條形基礎的每段長度應沿基礎縱截面為1。增加鋼結構截面的主要加固方法是粘鋼或粘碳纖維布。這兩種方法對結構本身的損傷相對較小,近年來國內發(fā)展較快,應用也逐漸增多。然而,在鋼結構建筑加固中的應用相對較少,特別是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使用壽命仍然是一個問題。此外,粘附鋼或碳纖維的施工相當困難,并且在粘附之前必須對原始結構表面進行處理、打磨和光滑。當結構承受動態(tài)載荷或高溫時,可能會發(fā)生脫膠。
通過增加梁、柱等加固方法來改善結構的力學體系,可以有效、明顯地降低結構的荷載效應,使結構的承載力滿足要求,且該方法投資不高,經濟效益非常好。當對建筑結構沒有特殊要求時,這種方法是非常可行的,但不適用于要求大空間的結構。
體外預應力技術加固法是指在待加固結構構件的截面外設置預應力筋,通過改變結構的傳力方式來降低構件的荷載效應,在結構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結構的承載力,改善結構的變形性能,降低構件中的應力,使受損的工程結構恢復其原有的技術功能,從而滿足新的承載條件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鉆孔后,用壓縮空氣將孔內的灰塵吹出,然后用刷子清潔孔壁(應重復兩次),然后檢查孔的深度和直徑。該結構由預應力筋、管道、防腐材料、導向塊、錨固系統(tǒng)和其他部件組成。
混凝土套筒加固法
當建筑物的基礎支撐力不足且出現(xiàn)裂縫時,使用這種方法。基礎每邊長需加寬約20厘米,鋼筋加寬部分需與基礎鋼筋焊接。摻有微膨脹的混凝土強度應在C30以上。澆筑混凝土前,坑邊應清理干凈,保持清潔,便于施工。礫石或礫石的厚度應約為15cm。
二、建筑地基事故的補救和預防
1.因設計、施工或使用不當造成事故的補救措施
(a)對于建在軟土地基上的受損建筑物,可采取以下補救措施:
1.對于因建筑形狀復雜或荷載差異大造成不均勻沉降而損壞的建筑,可根據(jù)損壞程度選擇局部卸荷、增加上部結構或基礎剛度、加深基礎、錨桿靜壓樁、樹根樁或注漿加固等補救措施;
1.施工準備:施工準備期間,安撫居民,清理工作面。兩臺錨桿靜壓樁機、兩臺臺風泵、兩臺灌漿泵、風鎬、鐵鉆、錘子、電焊機及相應的魚尾錨桿、150mm×5mm鋼管樁、18mm鋼筋及普通硅42.5級水泥、硫磺水泥等。并配備錨桿靜壓樁機。
2.開挖基礎:根據(jù)加固后的建筑基礎,開挖基礎邊線和標高在施工現(xiàn)場放出。由于場地限制,土方必須及時運出?;A開挖后,應測量基礎的實際標高和尺寸,并做好基礎記錄。清理基礎表面的浮土和雜物,并在基礎確定的位置引出一個150毫米的孔。
3.安裝魚尾錨桿和壓樁孔。地基加固許多外行人不理解這些事情,所以他們認為在建立基礎時沒有必要加強基礎。根據(jù)錨桿靜壓樁布置圖,用倒錐形壓樁開一個圓孔,上開口直徑150毫米,下開口直徑200毫米。在距鋼管樁孔中心15cm處,用手持鉆四個螺栓孔,孔直徑25mm,孔深30cm,用預熬硫磺水泥將魚尾螺栓錨入孔內。24小時強度達到25兆帕后,繼續(xù)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螺栓的螺紋和螺距應根據(jù)施工機械和反作用框架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