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敵昆蟲防治害蟲
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是一項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維持生態(tài)平衡,我國天敵昆蟲的擴繁與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從國外引進的防治蘋果綿蚜蟲的日光蜂,防治吹綿蚧的澳洲瓢蟲、孟氏隱唇瓢蟲,防治溫室白1粉虱的麗蚜小蜂,防治李始葉螨的西方盲走螨,防治二斑葉螨的智利小植綏螨,防治松突圓蚧的花角蚜小蜂,防治天牛的管氏腫腿蜂和川硬皮腫腿蜂等。70年代以來,我國已成功地人要大量飼養(yǎng)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蟲、麗蚜小蜂、食蚜癭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綏螨、西方盲走螨、側(cè)溝繭蜂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敵昆蟲。也已有許多研究工作的基礎,但真正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僅赤眼蜂、平腹小蜂。瓢蟲區(qū)系分布我國大陸的動物區(qū)系分屬兩個界,南部約在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南,與印度半島、馬來半島及其附近島嶼同屬東洋界,為亞洲東部熱帶動物分布的中心地區(qū)。
瓢蟲
瓢蟲科之一種。 又名“七星瓢?”、“七星花雞”。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概體圓卵形,七星瓢蟲背弓似半球。體長5—7毫米,寬4—5.6毫米。觸角節(jié)狀,短,褐色;頭、口器、復眼、前胸、小盾片及腹面、六足皆為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具7個不規(guī)則黑色圓斑,其中一個黑斑由兩鞘翅中間接拼而成。年生4—5代。多見于田野、樹林、果園,嗜食小型昆蟲。性頗機靈,常跌落匿蹤或擦飛而去。體色美麗,玲瓏嬌小。飼用透明蟲盒或生境箱,亦可作瓢蟲牌點及標本賞玩。同科尚有二十八星瓢蟲、龜紋瓢蟲及瓜茄瓢蟲等,皆可飼以玩賞。在生長季節(jié),多數(shù)瓢蟲的卵歷期為2~4天,幼蟲9~15天,蛹4~8天,從卵到成蟲出現(xiàn)需16~25天。
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復眼七星瓢蟲黑色,內(nèi)側(cè)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觸角褐色??谄骱谏?。上額外側(cè)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cè)共有7個黑斑;七星瓢蟲外形圖(6張)雄蟲:第六腹節(jié)后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cè)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剛時鞘翅嫩黃色,質(zhì)軟,3—4小時后逐漸由黃色變?yōu)槌燃t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xiàn)7個黑斑點,位于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cè)各有1個角形白斑。頭黑色,額與復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復眼之間有兩個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栗褐色,稍長于額寬,錘節(jié)緊密,側(cè)緣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緣有窄黃條,上唇、口器黑色,上顎外側(cè)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于四邊形淡黃。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后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jié)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后側(cè)片白色。第六腹節(jié)后緣凸出,表面平整。七星瓢蟲外形圖(6張)雄蟲:第六腹節(jié)后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于印度-馬來亞區(qū)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