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麗蚜小蜂簡介
周氏嚙小蜂是一種優(yōu)勢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強,對美國白蛾等鱗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獨鐘”,能將產(chǎn)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蛹內(nèi),并在蛹內(nèi)發(fā)育成長,吸盡寄生蛹中全部營養(yǎng),素有“森林小衛(wèi)士”之美譽。
周氏嚙小蜂1年發(fā)生7代,以老熟幼蟲在美國白蛾蛹內(nèi)越冬,群集寄生于寄主蛹內(nèi),其卵、幼蟲、蛹及產(chǎn)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內(nèi)度過。雌蜂平均懷卵量270.5粒,雌雄比為44∶1~95∶1,人工接蜂時雄蜂可忽略不計。
瓢蟲按食性劃分
菌食性
柯氏素菌瓢蟲(Illeis koebelei)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1粉病菌等維生。
十二斑褐菌瓢蟲(Vibidia duodecimguttata)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1粉病菌等維生。
植食性
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征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馬鈴薯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斑點。對小型天牛效果好,對大型天牛效果防治如掌握適當?shù)姆欧淦诤头欧淞浚部墒盏搅己眯Ч?。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于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
波氏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見于日本沖繩諸島、臺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見于日本八重山諸島內(nèi)的與那國島等地、臺灣蘭嶼。
瓢蟲習性
除了冬季外,戶外蚜蟲堆間均有機會找到前來覓食的成蟲。本種分布非常普遍,但是七星瓢蟲還是有機農(nóng)業(yè)的象征哦!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們還把它們稱為花大姐。(1)慎用農(nóng)1藥在防治工作中,要選擇對害蟲針對性強的農(nóng)1藥品種。年發(fā)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chǎn)卵于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虱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捕食昆蟲:棉蚜、麥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危害農(nóng)作物: 棉花(棉蚜)、小麥(麥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