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物理學的這些革命件,引起了顯微鏡科學技術的革命
物理學的這些革命件,引起了顯微鏡科學技術的革命。德國科學家魯斯卡和克諾爾想到,既然“一切實物粒子都具有波動性”,那可以用電子束代替光作為顯微鏡的“光源”。電子與光子一樣,也具有波粒二象性,而電子的波長比光的波長短得多,利用電子束照射樣品,就能分辨樣品更微小的細節(jié)。1932年,他們研制出臺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達到12000,超過了光學顯微鏡。這一年魯斯卡年僅26歲。1939年,在魯斯卡主持下,西門子公司制造出世界上臺實用的電子顯微鏡。如今,電子顯微鏡的工作電壓高達100萬伏,有效放大倍數(shù)高達100萬倍。電子顯微鏡完成了顯微技術的一次革命,因此魯斯卡獲得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一半,另一半由研制出掃描隧道顯微鏡的賓尼希和羅雷爾分享。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魯斯卡已經(jīng)是80歲的耄耋老人了,離他去世僅僅兩年。
新型顯微鏡中更換物鏡及目鏡后不須重新調焦
在新型顯微鏡中,更換物鏡及目鏡后不須重新調焦,一般只需略微調節(jié)微調旋鈕,就可以使物象準確聚焦。為此,物鏡和目鏡的光學機械尺寸應滿足同焦面性的要求,即:①所有物鏡的共軛距離(即從試樣表面到物鏡初次放大實象象面之間的距離)相等:②所有物鏡初次放大實象到目鏡鏡筒口的距離不變;③所有目鏡的焦面與物鏡初次放大實象的象面重合。同焦面性并不是物鏡或目鏡的一個固有特性,而是在新型顯微鏡的設計中為了便于使用者的操作而采取的一種措施。
彩色、黑白兩種類型的硬質合金相圖譜很有意義
金屬的顯微組織對其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而金相檢驗是硬質合金生產(chǎn)檢驗的重要部分,它對于硬質合金生產(chǎn)中的質量控制、工藝改進、新產(chǎn)品研發(fā)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對合金的金相檢測較為嚴格,質量要求高,經(jīng)常要求提供樣品的金相檢測及圖像的電子文本,以便于網(wǎng)上交流,傳統(tǒng)的金相照片已不適應此要求,而且目前在國內(nèi)外,彩色的金相圖譜還是很少見到的。所以,制作出一套具有彩色、黑白兩種類型的硬質合金金相圖譜很有意義。
金相顯微鏡在選購中的注意事項
金相顯微鏡在選購中的注意事項 金相顯微鏡是高價值、高精密的光學儀器,其核心部份是光學成像系統(tǒng),產(chǎn)品品質的好壞關系到成像的效果和分析判斷的準確性。選購金相顯微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成像質量方面要同時滿足四個基本條件。金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成像原理獲得金屬顯微組織圖像(即金相圖譜),而后對金相圖譜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成像質量的高低是衡量金相顯微鏡品質好壞的首要指標。要獲得清晰的圖像必須滿足高反差、高亮度、色還原好和高分辨率這四個基本條件。而前三個條件正是用戶選型時忽略的,用戶選購時切忌盲目追求分辨率而忽略其它三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物有所值,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