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 施工工藝的一般要求
1)依據(jù)設計院所提交的公路兩側(cè)的控制點。在擬定工作坑的前后訂立兩個中軸控制樁,使前后兩樁通視。并與擬建的管道在一條直線上,然后依據(jù)中線控制樁定出工作坑與接收坑的開挖邊界。
2)工作坑和接收坑開挖:采用人工或機械開挖,基坑挖好后,平整、夯實,使坑底土質(zhì)均勻,并在工作坑四角測設四個水準控制點,然后澆筑混凝土墊層。
3)設立頂管中線樁:至經(jīng)緯儀于中線控制樁上,將中線引測至坑壁,并打入木樁,作為頂進時校正套管的中控線樁。另在工作坑內(nèi)臨時設置兩個水準點,來控制套管能按設計高程和坡度頂進。
4)導軌、千斤頂安裝:導軌為鋼制的整體性導軌,安裝在混凝土墊層上,導軌的兩主軌必須順直、平行、且等高,其縱坡應與管線縱坡一致, 兩導軌 間的距離以管中心至兩鋼軌的圓心角在70- 90之間為宜。千斤頂應固定在支架上,并與管道中心的垂線對稱,頂點位置,應在管子1/4~1/5處。
特點:
1、非開挖技術不開挖地面,故而被鋪設管道的上部土層未經(jīng)擾動,管道的管節(jié)端不易產(chǎn)生段差變形,其管道壽命亦大于開挖法埋管。
2、采用房下非開挖技術能節(jié)約一大筆拆遷費用,減少動遷用房,縮短管線長度,有很大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3、施工時產(chǎn)生的噪音及振動很小,不。
4、在現(xiàn)有道路下進行管線鋪設時,不影響交通。
在頂管施工中為流行的有三種平衡理論:
氣壓平衡、泥水平衡和土壓平衡理論
頂管施工突出的特點就是適應性問題。針對不同的地質(zhì)情況、施工條件和設計要求,選用與之適應的頂管施工方式,如何正確地選擇頂管機和配套輔助設備,對于頂管施工來說將是非常關鍵的。
鉆桿應當有足夠的強度,以免扭折、拉斷,又要有足夠的柔性,才能鉆出彎曲的孔道。在長距離穿越中,鉆桿的長度直接影響鉆進效率,特別是采用有線導向時,長鉆桿使鉆桿連接次數(shù)減少,將明顯節(jié)約連接時間。鉆孔方向的改變是通過控制鉆頭的方向?qū)崿F(xiàn)的。
鉆頭一般為楔形,在前進過程中,若鉆頭不斷旋轉(zhuǎn),則鉆進軌跡為直線。當鉆頭想繞過障礙物或以一定曲率半徑前進時,鉆頭停止轉(zhuǎn)動,使楔面停留在某一角度再推進。這樣,鉆頭就以與楔面相背的方向前進。鉆頭斜板通常有噴嘴,高速泥漿從噴嘴噴出,對土層進行沖刷。煤氣與熱力對不同土層,應選用不同的鉆頭。如在較軟的粘土中,一般選用較大尺寸的鉆頭,便于在推進過程改變方向。在較硬的鈣質(zhì)層中,選用較小的鉆頭。而在硬巖鉆進則要選用特殊的鉆頭,如鑲焊小尺寸硬質(zhì)合金鉆頭。
擴孔器種類繁多,不同的擴孔器適用不同土層。如凹槽狀擴孔器適用于沙地和含有巖石的緊密沙地,而在粘性高的粘土中運行容易變成球狀;桿狀切割器適用于硬土層、粘土層,而無法在巖石地或卵石地有效運行。
導向系統(tǒng):
導向系統(tǒng)包括無線導向系統(tǒng)和有線導向系統(tǒng)。無線導向系統(tǒng)由手持式地表探測器和裝在鉆頭里的探頭組成。探測器通過接收探頭發(fā)射的電磁波信號判斷鉆頭的深度、楔面傾角等參數(shù),并同步將信號發(fā)射到鉆機的操作臺顯示器上,以便司鉆及時調(diào)整鉆進參數(shù)以控制鉆進。在穿越河流、湖泊時,由于地面行走困難或鉆孔深度太深,電磁波信號難以接收,就須使用有線導向系統(tǒng)。探頭通過鉆桿后接電纜把信號傳給操作臺, 由于電纜須由人工通過鉆桿一根根搭接起來,因此有線導向儀的使用將相當耗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