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我國錨固技術的發(fā)展,大體可分3個階段
我國在1955年開始使用錨桿,但只是在近些年,我國錨固技術尤其是煤炭錨桿支護技術才得到迅速發(fā)展?;仡櫸覈^固技術的發(fā)展,大體可分3個階段:(1)初期階段。50~60年代,以鋼絲繩水泥砂漿錨桿為代表,錨桿沒有托板(盤),錨桿相互間缺乏聯(lián)系,在這種情況下,錨桿只起懸吊作用,被動承載而不與圍巖共同作用。當時由于盲目擴大這類錨桿的應用范圍,致使部分井巷冒頂失修,實際上阻礙了錨桿支護的發(fā)展。(2)組合錨桿支護階段。中空設計,使錨桿實現(xiàn)了注漿管的功能,避免了傳統(tǒng)施工工藝注漿管拔出時造成的砂漿流失。70~80年代,國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關將錨桿支護定為軟巖巷道支護的主攻方向之一,使錨桿支護技術有了新的發(fā)展,進入了以鋼帶網(wǎng)和錨梁網(wǎng)為代表的組合錨桿支護階段。盡管這一階段開發(fā)了多種結構形式的錨桿如各結構形式的可拉伸錨桿等,但仍以水泥藥卷鋼筋錨桿為主且尾部增加了托盤(板)和螺母。這一階段中雖然也提出了錨桿施加預緊力問題,如我國規(guī)范規(guī)定錨桿螺母擰緊扭矩不應小于100N·m(對于?16mm錨桿相應的預緊力不足20kN),然而規(guī)定的數(shù)值過低,施工中又缺乏保證,因而圍巖和錨桿體系仍不能共同協(xié)調承擔載荷,固巖和錨桿易被“各個擊破”,限制了錨桿支護的進一步擴大應用。以下為錨桿技術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自鉆式中空錨桿批發(fā)
自鉆式中空錨桿批發(fā)
錨桿一般都在設置時預加拉應力,給土體以主動約束;而土釘一般不加預應力的,土釘只有在土體發(fā)生變形以后才能使它被動受力,土釘對土體的約束需要以土體的變形作為補償,所以不能認為土釘那樣的筋體具有約束機制。其次,錨桿的設置數(shù)量通常有限,而土釘則排列較密,在施工精度和質量要求上都沒有錨桿那樣嚴格。而當拋錨桿處于自由狀態(tài)的時候,拋錨桿不會向后旋轉和船舶的上層建筑碰撞,導致事故發(fā)生。當然錨桿中也有不加預應力并沿通長注漿和土體粘結的特例,在特定的布置情況下,也就過渡到土釘上了。自鉆式中空錨桿批發(fā)
中空錨桿注漿的飽滿程度,是確保安裝質量的關鍵,工藝要求注漿管插到距孔底5~10㎝,并隨砂漿的注入而緩慢勻速拔出,就是為了避免拔管過快而造成孔內砂漿脫節(jié)。砂漿不足時應重注砂漿。俗錨桿常采用先灌漿后插筋的工藝,報酬要素對灌漿豐滿度影響較大,特殊是當施工向上仰斜或長度大于3。水電站的開挖,一直都是施工難題,但自從自進式中空錨桿出現(xiàn)了之后,這就容易操作了,而且還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進式中空錨桿的使用給了水電站周邊的開挖提供了施工的保護,不僅可以監(jiān)會施工的進度,還減小了周邊的開挖范圍,縮短了施工的時間,從而達到了環(huán)保與工程的平衡。自鉆式中空錨桿批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