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貴州的歷史總離不開一個‘黔’字,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
貴州簡稱“黔”。今貴州的部分版圖,戰(zhàn)國(公元前475-前221)時就屬于楚國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積在今貴州的沿河到榕江以東,包括銅仁地區(qū)和黔東南部分縣。秦王朝在此設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貴州設黔中道,建黔州郡,設黔州都督府。貴州的歷史總離不開一個‘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這就是貴州簡稱的由來。
酒文化貴州,貴州名酒
酒文化
貴州
一、民間酒文化。貴州是國酒之鄉(xiāng),民間酒文化的內(nèi)涵深不可測,敬神祭祀有禮制,長幼尊卑有法度,東南西北有酒俗,上下左右有禁忌。還有各種酒器,如釀酒的甕、蒸酒的甑、盛酒的桶、舀酒的勺、吸酒的管、斟酒的壺。另外,酒旗、酒歌、酒令、酒舉、酒禮、酒會……。與酒有關(guān)的文化禮儀既蘊含厚重的歷史沉淀,又融會當今的風格。
二、貴州名酒。貴州是名符其實的名酒之鄉(xiāng)。除國酒之外,還有董酒、、貴州醇、青酒、刺梨糯米酒、苗酒、夾酒、朱昌酒、苞谷酒、金沙窖酒……。
水城特色烙鍋烙鍋是貴州的一種地方名小吃
水城特色烙鍋
烙鍋是貴州的一種地方名小吃,比較出名的是水城烙鍋。大概到了清末起初使用的不帶邊的凹狀瓦片或瓷器土壇片,逐漸改制成了中間凸狀的黑砂烙鍋,這種帶沿的中間高邊沿低的烙鍋,可以讓多余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且隨時都可以將它往原料上面澆。這時期,烙食的原料在野菜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當?shù)靥禺a(chǎn)的豆腐和臭豆腐,并且在吃的時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改革開放后,烙鍋以地攤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了水城街頭。后來,人們又將凸狀黑砂鍋改成了平底的帶邊生鐵鍋,并且是放到煤氣爐上面加熱。1992年后,水城烙鍋破天荒地搬進了店堂,并很快形成了烙鍋食街。這時已經(jīng)是無所不烙了——海鮮禽畜、雞鴨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種葷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鍋中,蘸碟也比原來單一的五香辣椒面蘸碟增加了許多,像麻辣折耳根蘸水、燒青椒蘸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