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高腳苗塊根結得少,產(chǎn)量低。敲松基部,分成單株,用稻草捆成小把,剪去葉尖,以減少水分蒸發(fā)。立即栽種。栽不完的苗子,將莖基部先放入清水浸泡片刻,使其吸足水分,再埋入陰涼處的松土內(nèi)假植,每日或隔日澆1次水,但時間不得超過5天,否則影響成活率。麥冬草喜溫暖濕潤,降雨充沛的氣候條件5-30℃能正常生長,適生長氣溫15-25℃,低于0℃或高于35℃生長停止,生長過程中需水量大,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塊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才能促進塊根的膨大。適合種植麥冬草的地方是種植在河流沖積壩的一、二級階地,河流沖積壩地勢平坦,這時的土壤都為新沖積土,土壤黏沙適中,能滿足麥冬草生長需要,河流一、二級階地多能形成自流灌溉渠道網(wǎng),其灌溉條件能提供麥冬草生長的水分需求。
麥冬草在生長期的需水量非常大,在麥冬草的生長期加大澆水量有助于麥冬草塊莖的膨脹。麥冬草還需要充足的光照,塊莖膨大期光照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時期一定要給予充足的陽光?!←湺磕晔┓?遍,一次是冬肥,在深秋或早春追施有機肥;另一次在花謝之后的生長高峰期,撒施化肥,以復合肥為主。麥冬草坪發(fā)生一年生闊葉雜草等莎草科雜草,可以使用蔥蘭麥冬闊莎凈進行防除,每660平方米使用蔥蘭麥冬闊莎凈40克兌水30公斤進行均勻噴霧,可以防除5葉以下的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
麥冬草對土壤還有特殊的要求,麥冬草要種植在排水良好、肥力充足的砂質土壤中,土壤要保持在微堿性的酸堿度中,土壤的粘度也不能過高,這樣才有助于麥冬塊莖的生長。
種苗的準備 各地麥冬栽培品種較多,各地可選用優(yōu)良品種。麥冬收獲時,將割去塊根的苗,選健壯麥冬草種苗留作種用。用刀切去根狀莖下部和須根,保留上部莖節(jié)部分以葉片不散開為準,其橫切面呈現(xiàn)白色狀花紋,根狀莖不宜保留過長,否則裁后會發(fā)生兩重莖節(jié)(俗稱高腳苗),生長的塊根較少,產(chǎn)量低。根狀莖切除后,將合格的苗子整理齊,用稻草或其它繩子將其扎成直徑為20cm左右的小捆,將捆好的種苗的莖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3min,使其吸水飽和,然后豎立排列在陰涼潮濕處事先整好的松土上,周圍覆土保護,以備栽植。它的種植一般采用分株法,在種植前必須深翻土壤并施肥,然后進行栽苗。
若溫度過高(超過30℃),應每天或每隔一天給土壤澆水一次,以免發(fā)熱或干燥,澆水時不要把水澆到麥冬種苗葉片上。葉片過長,會消耗種苗水分,操作也不方便,因此,將上部葉片截除,只留5-6厘米長,根全部切除。 普通收獲1公頃麥冬,可供3~4公頃地作種苗。種苗準備好后,應隨即栽植,若不能立即栽植,應將種苗捆好把下部在水中浸濕,并用少許泥土包圍,每日噴少許水,可保留數(shù)日。在麥冬地里間作,不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于麥冬生長,進行間作可以減少烈日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