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何識別一次性消毒餐具是否潔凈
一看:觀察外面的塑料膜是否干凈,如果膜上雜質(zhì)很多,則有可能是重復使用過的廢塑料。還要看生產(chǎn)信息是否齊全,是否有廠址和聯(lián)系電話。
消費者還應留意餐具是否在保質(zhì)期內(nèi)。過了保質(zhì)期的消毒餐具,可能滋生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菌等。因此,國家規(guī)定,消毒餐具獨立包裝也必須標明消毒日期、保質(zhì)期等。一旦超過保質(zhì)期,必須重新消毒。
二看:將餐具打開后,看有無水滴、油污,有水滴的肯定是不合格產(chǎn)品,因為餐具經(jīng)高溫消毒烘干后不可能會有水滴;有油污說明沒洗干凈。
三看:在燈光或日光燈下看餐具是否有白色的結(jié)晶或粉狀物,如果有,很有可能是清潔時殘留的浸泡粉,對人體有害。切記,消毒餐具并不是越白越好。
摸手感:合格的消毒餐具摸起來應該是澀的,而不是滑膩的。如果餐具摸起來澀的,甚至手指劃過發(fā)出響聲,說明洗餐具時用的洗滌劑沖得比較干凈。
聞氣味:如果有刺鼻氣味,則說明可能用了84消毒液或漂白粉,對人體有害。
消毒誤區(qū)
對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能都通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但是,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
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菌有致病性大腸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霍亂弧菌、蠟樣芽孢菌等。這些菌多數(shù)要經(jīng)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死亡,加熱溫度如果是56℃,加熱30分鐘后,這些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餐具清潔中,筷子的清潔消毒更為重要,一雙筷子上可能帶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菌和病毒,有數(shù)據(jù)顯示,近50%的人體內(nèi)存在致腸胃的幽門螺旋菌,而這些菌大多是家庭傳播,筷子就是重要的傳播渠道之一。
所以,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只能滅死極少數(shù)微生物,并不能保證滅死大多數(shù)致病性微生物。要達到效果,煮沸、流通蒸汽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柜等都是可選的方法。如果采用煮沸,要想做到真正消毒,一定要多煮一會兒,用紅外線消毒碗柜一般要維持15-30分鐘。洗碗機清洗操作流程:將需要清洗餐具放入洗碗機進口的傳送帶上,傳送進洗碗機內(nèi),通過強有力的噴水柱沖洗物品上下表層,再到高溫水再次洗滌,達到快速,方便,洗完的餐具可直接使用。
餐飲用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歷來都是人們關(guān)注的熱點。近些年來,由于人們在外就餐的幾率顯著提高,餐飲用具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問題也顯得更加突出。集中回收清洗消毒的消毒餐具在消費市場得到認可后,隨即使集中式餐具清洗消毒業(yè)風聲水起,紅紅火火。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生活品質(zhì)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在很多地區(qū)使用集中清洗消毒的餐具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應該說,目前投資集中式消毒餐具清洗消毒業(yè),正逢其時。
消毒餐具應該如何檢查呢?
消毒餐具是否合格需要檢查一下才知道,一般經(jīng)過消毒的餐具肉眼可能無法觀察出來是不是合格的講一些檢查消毒餐具是不是合格的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在消毒物品相鄰部位劃出2個10cm2范圍,消毒前后別以無菌棉簽采樣,接種后培養(yǎng)24~48小時觀察結(jié)果。
2、消毒前后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釋液接種肉湯管,37℃培養(yǎng)24小時后再取樣轉(zhuǎn)種相應的培養(yǎng)基,24~48小時后觀察結(jié)果。
3、空氣消毒效果檢查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后在消毒的空間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個平面,暴露5~30分鐘后蓋好,培育24~48小時觀察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