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催化劑的性能與含量、顆粒大小和分散度相關
催化劑的性能與的含量、顆粒大小和分散度相關。理想狀態(tài)下,高度分散,此時的以的顆粒(幾個納米)存在于載體上,得到的利用,此時催化劑的處理能力與含量成正相關。然而當含量高到一定程度后,金屬顆粒容易聚集長大成為較大的顆粒,與VOCs的接觸面反倒下降,大部分被包在內部,此時增加含量反而不利于催化劑活性的提高。
催化燃燒裝置的壓力損失應低于2kPa
催化燃燒:催化劑的工作溫度應低于700℃,并能承受900℃短時間高溫沖擊。設計工況下催化劑使用壽命應大于8500h。設計工況下蓄熱式催化燃燒裝置中蓄熱體的使用壽命應大于24000h。催化燃燒裝置的設計空速宜大于10000h-1,但不應高于40000h-1 。進入燃燒室的氣體溫度應達到氣體組分在催化劑上的起燃溫度,混合氣體按照起燃溫度的組分確定。催化燃燒裝置的壓力損失應低于2kPa。治理后產生的高溫煙氣宜進行熱能回收。
催化燃燒容易發(fā)生的因素
催化燃燒容易發(fā)生的因素:有機氣體的下限與溫度有關。通常,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極限范圍越大。當進入催化燃燒裝置的有機廢氣濃度過大時,催化燃燒裝置的溫度將會升高,自前有些催化燃燒裝置沒有廢氣濃度檢測和控制設備,而溫度升高后的有機廢氣的下限值將比手冊給出的值要小,再加上裝置中有機廢氣成分混合的不均勻性,在局部可能超過廢氣的真實下限,有危險;
直接燃燒和催化燃燒都是反應后生成水還有二氧化碳的反應
直接燃燒和催化燃燒都是反應后生成水還有二氧化碳的反應,雖然說發(fā)生的反應是一樣的。但是,催化燃燒反應的溫度較低,一般在300度左右。直接燃燒則需要的溫度比這要高,一般為800度,所以呢,從這就能看出催化燃燒要比直接燃燒要安全一些。催化燃燒的實質是用活性氧參與深度氧化作用。在催化燃燒過程中,催化劑的作用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同時使反應物分子富集于催化劑表面,以提高反應速率。借助催化劑可使有機廢氣在較低的起燃溫度條件下發(fā)生無焰燃燒并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與水,同時放出大量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