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高科技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假肢技術也得到令人振奮的提高,其發(fā)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當前,假肢的基礎理論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接受腔的口型、接受腔的受力分析及下肢假肢的步態(tài)分析等方面。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不斷改進接受腔結構的合理性科學性、對下肢假肢人工關節(jié)功能的改善提高均具有重大指導作用?,F代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普及應用,無疑為上述領域的研究增添了利器。
假肢基本結構,可分五大部分:接受腔(即容納殘肢的外形類似殘肢的筒狀部分)、懸吊裝置(由皮套皮帶及金屬部件組成,用以將假肢固定于患者殘肢之上而不會脫落的裝置)、人工關節(jié)(包括髖膝踝關節(jié)或臂肘腕關節(jié))、假腳(假手指)及連接件。假肢的分類:裝飾性假肢又稱裝飾手或美容手。裝飾性假肢是以裝飾為主要目的,注重外觀形狀的假肢。功能性假肢——功能型的肌電假肢功能型的肌電假肢內裝有微電腦,由患者大腦神經發(fā)出肌電信號,通過假肢的傳感器接受信號來控制假肢的動作。假肢的優(yōu)勢:在踝關節(jié)的設計上也由過去的單向運動(趾跗方向)改變?yōu)榭赏瑫r實現側向運動,稱之為“萬向腳”,以適應截肢者在不平路面的行走和活動量較大的運動。
現代假肢對殘肢的要求圓柱狀外形適當長度皮膚和軟組織條件良好,皮膚感覺良好無畸形關節(jié)活動正常肌肉力量正常無殘肢痛。矯形器又稱支具。是用于人體四肢、軀干等部位,通過力的作用以預防、矯正畸形。治骨骼、關節(jié)、肌肉和神經疾并補償其功能的器械。假肢技術的基本特點:骨骼式結構一方面使假肢外形大為改觀,幾可與健肢媲美;另一方面也使傳統(tǒng)假肢的一體化結構轉變?yōu)榻M合式結構,即假肢可分為接受腔、膝踝關節(jié)、假腳及連接件四大部分分別制作,再組裝到一塊。假肢技術的基本特點:改良的懸吊方式 現代假肢采用了全接觸式的符合人體解剖形態(tài)的設計,小腿假肢的接受腔口型利用了膝關節(jié)的突起部分,一般不需懸吊裝置即可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