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面條的由來
面條是我們的日常主食之一,雖然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吃面條,但是對于面條的由來,卻知之甚少,那么今天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面條的由來,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面條是我國大眾化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歷史久遠,早期的“面條”很難稱之為“條”,人們只是將面塊搟成餅狀,即下鍋去煮,故稱為“煮餅”、“水溲餅”,又叫“湯玉”。
由于它在烹制方法和配料上,同的過水面、熱湯面類似,所以我們?nèi)詫⑺曌髅鏃l的前身。晉代,“煮餅”又名“湯餅”?!皽灐边@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唐、宋時代。
《新唐書·列傅·玄宗皇后王氏》中說:“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易汁面,為生日湯餅耶”由此看來,過生日吃面條,唐代已有此風俗。
唐代人食用湯餅,要用筷子挑起,這也從側(cè)面說明,面條在此時已發(fā)展成“條”狀。到了宋代,面食花樣逐漸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方風味。
見于史料記載的面條類食品有:“淹生軟羊面”、“三鮮面”、“鵝面”、“百合面”、“大燠面”、“素面”等。由于面條在宋代已成為受歡迎的大眾食品,故在民間形成這樣的習俗:生了孩子后的0天,要舉行“湯餅會”,請親朋來吃面條,以示慶祝。
元明兩代,面條興盛不衰:元代有掛面問世,明初的劉基還記下了8種面條的制法。清代面條的新品種,更是層出不窮。時至今日,面條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成為人們的主食之一。
讓掛面快速干燥的方法有哪些?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掛面,以及掛面廠家不斷的增加,產(chǎn)品種類迎合消費市場,掛面的制作也在不斷加速,那么掛面干燥速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能夠大幅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快速干燥掛面的方法有以下這幾種。
1.高溫快速干燥法
這種方法是我國的傳統(tǒng)工藝,干燥溫度為50℃左右,距離為25-30米,時間約2-2.5小時,具有投資小、干燥快等優(yōu)點。缺點是溫濕度難以控制、產(chǎn)品質(zhì)量不穩(wěn)定、容易產(chǎn)生酥面等,已逐漸被其他方法取代。
2.低溫慢速干燥法
是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掛面烘干法,干燥溫度不超過35℃,距離為400米左右,時間長達7-8小時。此法的特點是模仿自然干燥,生產(chǎn)穩(wěn)定,產(chǎn)品質(zhì)量可靠。不足之處是投資大、干燥成本高、維修麻煩等,僅適于一些大中型廠使用。
3.中溫中速干燥法
針對高溫快速法和低溫慢速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我國于20世紀80-90年代研究成功了中溫中速干燥法。這種方法具有投資較少、耗能低、生產(chǎn)、產(chǎn)品質(zhì)量好的特點。
手工面條批發(fā)商如何做出來面館味道
可能很多人在外面手工面條批發(fā)商的時候感覺味道鮮美總想著回家自己做一番,但是自己在家做的時候卻是做不出來那樣的味道,為什么會這樣呢,且聽小編來為大家簡單的敘述一番外面的手工面條批發(fā)商是如何做的呢?
材料:普通面粉500克溫水280克鹽3克
方法:
將鹽加入到面粉中,攪拌均勻。將溫水緩緩倒入面粉中,邊到邊攪拌至面粉呈棉絮狀。然后用手揉在一起和成面團,蓋保鮮膜,靜置20分鐘。
將靜置好的面團,揉三分鐘左右。把面團分成兩到三份,取其中一份,揉成圓柱形。用手掌把面團壓扁。用搟面杖把面片搟成寬約12厘米,厚度約為7毫米的長片狀。蓋保鮮膜靜置15分鐘。
在面片上倒少量食用油,涂抹均勻。將面片切成不到1厘米的細條,再靜置5—10分鐘。雙手拽住面條兩頭,輕輕像長拉扯,拉到自己需要的長度、細度為止。在面粉中加入適量的鹽,可以增加面條的勁度。也可以選用高筋粉來制作。做拉面的面團一定要靜置到位,否則面條容易斷開,拉不長。操作熟練后,可以一次拉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