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干預方式,對社會公眾的干預,媒體,科普,熱線,網(wǎng)絡;宣傳有效的防控方法: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等;宣傳心理應激的科學知識。對病1人的干預:個別有精神問題的人,進行心理干預,精神藥物治1療等隔離群體、留觀者:個別和團體干預;
動態(tài)干預。隨著傳1染1病的有效防控時間進程,心理干預要動態(tài)地分階段進行:初期:輕視階段,無知忽視否認僥幸心理等;中期:重視階段,嚴重恐慌;后期:恢復階段,麻1痹大意,心理疲勞;基本操作要領人文關懷,心理支持,操作要領:傾聽,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接納,抱持,共情,肯定化技術(shù),去病理化(正?;晃C有那么多癥狀或者表現(xiàn),是不是非得等這些現(xiàn)象出來才能知道一個人是否處于心理危機當中呢。
當求助者在痛苦和絕望兩個水平上都表現(xiàn)出非常高的程度的時候,咨詢師就要敏感意識到出現(xiàn)自殺或者其它風險性1行為的可能性很高。了解求助者在咨詢之前是如何進行自助的。咨詢師需要了解求助者面臨這些痛苦時,都采取了哪些辦法來幫助自己,哪些是有效的,它又是怎么變得沒有效果的。咨詢師要有積極意識和資源意識,要敏感地抓到可能幫助求助者的策略和方法。這些信息可以為下一步提供替代性緩解措施提供資源。當求助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就會開始信任咨詢師,這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咨訪聯(lián)盟為后續(xù)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求助者自殺沒有成功的原因
咨詢師要具備積極意識和資源意識,除了評估自殺風險外,還要去核對沒有自殺成功的原因以及對于自殺想法的內(nèi)在反應和態(tài)度,要對“生”和資源性內(nèi)容進行探索,探索什么讓他活下來的。如:“什么讓你沒有把這些想法變成行動”“什么讓你在那一刻停下來”——如:“在那一下,我突然想到我的爸爸媽媽,我突然想到這樣離開好像很不負責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這些信息里就有后續(xù)工作中可利用的資源。熱線工作中的危機干預,就像醫(yī)院的急診室,處理的是緊急事務,是為后面深入、系統(tǒng)的治1療提供機會,而不是在接線中開展治1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