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瓦脊藝術
陶塑瓦脊,又叫“花脊”,被廣泛運用于屋宇、廟堂、宮觀等建筑的屋脊裝飾上,故稱為“瓦脊”,采用陶塑人物、動物、花卉進行裝飾,體現(xiàn)了嶺南民間建筑裝飾濃郁的地方特色。
加固修補:表面酥堿風化和輕微殘損的加固一般采用蜆灰膏修補裂縫和表面酥堿風化的凹位。如果有大的裂縫視其大小、位置和開裂的方向可用不同的方式采用灌注環(huán)氧樹脂粘結材料或其他方法加固施工
還有東南亞地區(qū)的越南河內、柬埔寨金邊、馬尼拉、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文萊、印尼、泰國和緬甸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廟宇和古建筑物上,都能見到清代石灣窯燒制的陶塑瓦脊。其中又以廣州陳家祠和佛山祖廟現(xiàn)存的陶塑瓦脊的數(shù)量多,質量高,代表了石灣陶塑瓦脊高度的藝術水準和藝術成就。
古建修復工藝
修復木結構基層 1、木基層處理:
地仗:我國古建筑多為木結構,木基層叫地仗。
地仗處理:為保護木材和保證彩畫的質量,對地仗進行處理叫地仗處理。 工序:地仗處理可分為斬砍見木、撕縫、下竹釘和汁漿四道工序。
工藝作用:木結構因受潮引起脹縮變形,傳統(tǒng)工藝多采取披麻刮灰作法。一是保護基層少受外界溫度、濕度影響;二是起緩沖作用,使基層的變形反映到彩畫表面時比較均勻分散。 傳統(tǒng)工藝:根據(jù)質量要求,分別采取一麻五灰、一布四灰或單披灰作法為普遍。
嶺南建筑文化源遠流長,僅嶺南歷史中心城市廣州建城的歷史便已有2200多年,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古城之一,其建筑文化也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時值由南方都市報承辦的中外建筑文化論壇在廣州隆重召開之際,記者日前采訪了有關建筑學專家,就嶺南建筑的歷史脈絡、嶺南建筑的特點和今天應如何對嶺南建筑的繼承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名建筑學者、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博士生導師鄧其生教授認為,嶺南建筑文化是中國建筑文化的一種特殊地區(qū)性建筑文化,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是由于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歷史人文哲理思想和民俗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促成的,嶺南建筑風格是在發(fā)展變化的,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嶺南建筑。
對于嶺南建筑的歷史地位,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會長楊鴻勛研究員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認為嶺南建筑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獨樹一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