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明末崇禎年間,鑲嵌銀絲銅爐相繼問世,爐底嵌有“石叟”款字,造型有仿古的簋、鼎、鬲式樣的,也有圓形矮足象耳的,器形勻稱,線條優(yōu)美,有青綠、古銅和烏黑等顏色,光澤深沉細(xì)膩,一經(jīng)鑲嵌銀絲圖案,顯得格外華貴,其價格動輒即在萬元以上。
還有一種“正德年制”篆書款字小型銅爐,口徑只十二公分,形體扁圓,獸頭雙耳,十分別致,行里人叫“ 荸薺扁”,只因入土后寶光不及宣爐晶瑩,在古玩市場不大被人注意,三五百元即可買下,實際可值千元以上。
銅爐之美使愈來愈多的人產(chǎn)生共鳴。兩年前,在國內(nèi)一次拍賣會上,眾人對銅爐爭相競投,曾以4500元拍出一尊清仿宣爐,還以2500元成交一尊清仿宣德熏爐。由此可見,宣爐真品何止此價十倍!其價值可與官窯瓷器媲美。宋耀州窯香爐,它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fā)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譽。收藏中國銅爐,海外也有知音,1993年11月在美國舊金山伯得富拍賣公司展出一尊清代(18世紀(jì))三足銅爐,造型篤實古雅,爐骨厚重,以象頭為雙耳,并以一臥象背載聚寶盆為爐蓋頂,在激烈竟投中,以7000美元高價落槌。
銅香爐雕塑做舊的方法有“種植銹”和,“種植銹”:將酸、堿、鹽等各種化學(xué)藥品摻和金屬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來“種植”偽銹。將動物尿液、糞便或農(nóng)用化肥與泥土摻和,涂抹到仿品表面后埋到土里。
銅香爐雕塑做舊的方法有“膠著銹”和“移植銹”,“膠著銹”:用膠水、松香、清漆等膠狀物調(diào)配各種礦石粉、顏料,涂抹到銅器上?;驈膭e的古銅器上取下真銹拌入清漆或膠水中涂抹到仿古銅器上。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耙浦蹭P”:將古銅器上的古銹移植或鑲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種方法組合作銹。
銅香爐雕塑做舊的方法有“燒熔銹”和“電鍍銹”,“燒熔銹”:將調(diào)制好的礦物顏料在銅器表面燒熔,這些被熔化的顏料在降溫后凝固在銅器的表面?!半婂冧P”:用類似工業(yè)中金屬表面電鍍技術(shù)在銅器表面鍍黑漆古等皮殼。